下丘脑室旁核SIRT1信号通路在褪黑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常常给患者造成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积极寻找抗MI/RI的药物及探寻其发生的机制也就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褪黑素(melatonin, Mel)是一种由松果体合成分泌的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广泛存在于诸如心脑血管、淋巴、胸腺、胃肠道和皮肤等多种细胞和器官中,它对人体的免疫、生殖、内分泌、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等系统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对褪黑素在抗氧化应激、抗炎和在高血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证实,褪黑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是调节交感神经活动和缺血性心脏病的中枢部位;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可缩短心室不应期,引起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褪黑素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并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进而抑制NF-κB,最终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来达到心肌保护作用,且此作用是受体依赖性的;褪黑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室旁核中。然而,在室旁核中的褪黑素对MI/RI的心肌保护作用尚未引起重视。因此我们推测褪黑素在中枢可能通过调节SIRT1和NF-κB通路,进一步影响室旁核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最终降低了外周交感神经活动而达到了心肌保护作用。本课题从室旁核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褪黑素心肌保护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探讨褪黑素抗MI/RI的发生发展机制。这将为全面解释褪黑素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并补充新的观点。
  研究目的:
  1.研究下丘脑室旁核中ROS,NE,NAD(P)H亚单位NOX2,NF-κB,IL-1β,IL-10和SIRT1在大鼠MI/RI模型中是否被大量激活,并通过增强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证实给予褪黑素是否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功能。
  2.通过给予输注SIRT1及其阻断剂EX527,研究证实室旁核中褪黑素是否通过调节SIRT1的表达,进一步调节氧化相关因子NOX2、NF-κB和炎症相关因子IL-1β、IL-10的表达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研究褪黑素通过调节SIRT1信号通道的心脏保护作用是否被褪黑素受体阻滞剂(luzindole)所抑制,从而证实室旁核中褪黑素的心脏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其膜受体来实现的。
  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通过腹腔注射褪黑素和双侧室旁核微量泵慢性输注褪黑素两种给药方式,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HR、LVEF、LVFS、LVEDV),DHE染色(ROS),Evansblue-TTC染色(心梗面积),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NOX2、IL-1β,IL-10、SIRT1),以及ELISA(NE、NF-κB)等实验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室旁核中SOD、NE、NOX2、IL-1β,IL-10、NF-κB和SIRT1的变化,以及心功能的变化。
  1.经腹腔注射褪黑素(10mg/(kg·d))预处理2周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历缺血30min,再灌注6小时后行Evansblue-TTC染色,之后处死并留取标本。通过D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Westernblot以及ELISA等实验方法,观察外周给予褪黑素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SOD、NE、NOX2、IL-1β,IL-10、NF-κB和SIRT1的变化;另一批模型在缺血30min、再灌注1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变化。
  2.经双侧室旁核慢性泵入褪黑素(0.025?g/h)预处理2周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历缺血30min,再灌注6小时后行Evansblue-TTC染色,之后处死并留取标本。通过D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Westernblot以及ELISA等实验方法,观察室旁核给予褪黑素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SOD、NE、NOX2、IL-1β,IL-10、NF-κB和SIRT1的变化;另一批模型在缺血30min、再灌注1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变化。
  3.经双侧室旁核慢性泵入褪黑素及其膜受体阻滞剂luzindole,和SIRT1及其阻断剂EX527;预处理2周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历缺血30min,再灌注6小时后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blot以及ELISA等实验方法,观察室旁核给予褪黑素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SIRT1、NF-κB、IL-1β,IL-10和NE的变化;另一批模型在缺血30min、再灌注1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变化。探索褪黑素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它是否通过调节室旁核SIRT1途径和NE的表达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实褪黑素的抗MI/RI作用是依赖于褪黑素膜受体的。
  研究结果:
  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室旁核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导致下丘脑室旁核ROS、NAD(P)H亚单位NOX2和NF-κB、促炎因子IL-1β以及NE被大量激活,抗炎因子IL-10及抗氧化蛋白Cu/Zn-SOD被抑制,SIRT1表达下降,并降低了心脏功能。
  2.在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外周经腹腔注射褪黑素和室旁核慢性泵入褪黑素预处理后,均出现下丘脑室旁核SIRT1蛋白表达升高,NOX2表达下降,NF-κB、IL-1β和NE表达下降,抗炎因子IL-10及抗氧化蛋白Cu/Zn-SOD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受抑制,缓解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改善了心功能。
  3.在室旁核慢性泵入褪黑素预处理后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给予SIRT1阻断剂EX527后,NF-κB活性增强,IL-1β和NE表达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表达下降;从而减弱了室旁核给予褪黑素的心肌保护效应。
  4.在室旁核慢性泵入褪黑素预处理后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给予褪黑素膜受体阻滞剂luzindole后,室旁核SIRT1蛋白表达降低,NOX2表达升高,NF-κB活性增强,IL-1β和NE表达水平升高,IL-10和Cu/Zn-SOD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显著减弱了室旁核给予褪黑素的心肌保护效应。
  研究结论:
  在大鼠MI/RI的动物模型中,室旁核中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相关指标显著增强,分别经腹腔注射或经双侧室旁核慢性给予褪黑素均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被SIRT1阻断剂EX527和褪黑素受体阻滞剂luzindole减弱。其机制可能是室旁核输注褪黑素后激活了室旁核SIRT1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了室旁核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抑制了NF-κB激活,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了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并改善了心脏功能,最终达到了心肌保护作用;并且褪黑素的这种心肌保护作用是依赖于褪黑素受体的。
其他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神经系统急危重症,主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导致SAH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EBI是指SAH后72小时内发生的脑损伤,是由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在蛛网膜下腔对全脑组织造成的直接损伤。目前研究初步证实EBI
背景  目前研发既具有抗感染能力又具有促成骨功能的三维立体支架来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在科研领域仍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难题。组织工程骨在促进骨的再生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因为其通常具备一定机械能力和骨再生能力。但是对于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只具备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的骨支架则难以满足治疗需求。目前已经明确,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细菌在骨内缺血部位和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来对抗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抗生素的杀菌作
期刊
期刊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在解决了诸多不孕不育夫妇生育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及子代远期疾病发病的风险,胎盘作为连接胎儿与母体的一个重要桥梁器官,对母儿的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及子代的远期健康有着
第一部分:中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因为既往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还没有关于中国OSA患者临床症状的性别差异的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男性和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701例在中国第四军医大学附属
期刊
背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机制及病因学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肿瘤微环境在癌症发生和发展认识的加深,人们对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探讨成为该领域前沿课题。作为肿瘤免疫效应阶段的执行场所,肿瘤微环境内存在许多因素参与肿瘤组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免疫检查点分子PD-1通过与其负性调控受体PD-L1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分泌,使T细胞功能失活,在肿瘤免疫逃逸过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  皮肤组织的基底膜是维持皮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细胞外网状纤维组织,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除了将表皮组织锚定在真皮上,还具有屏障和半透膜的作用。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入侵,又能吸收外界营养等。各类外伤、烧创伤等导致皮肤缺损,由于皮肤基底膜结构损伤,导致皮肤组织再生困难或紊乱,引起创面无法自愈(需要植皮等治疗)或愈合后遗留严重瘢痕,影响患者的美观和功能。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给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