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其短暂一生中存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因其神秘性主题和浓烈的情感而著称。面世以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冷遇后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部传世名作。维多利亚时期的大部分作家不再跟随浪漫主义创作的思潮,转而运用现实主义视角。但是艾米莉的现实主义如此与众不同,还带有哥特传统的色彩,而且二者在她作品中不仅不是完全冲突对立的,相反还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书中一些特殊的空间意象使其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其他著作,为本文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对于作品中涉及到主题、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方面,空间分析能成为开启这些秘密的最佳锁匙。而且文明与野性之间的激荡融合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表现了作者对于残酷现实的毫不妥协和对理想世界的不懈追求。《呼啸山庄》是一部与同时代作品截然不同的小说,其主题藏匿在令人毛骨悚然的哥特式的内容后面,本文从作家内心介于文明和野性的挣扎和她对二者融合的渴望入手,通过对一些具备内在价值的空间描写的分析,从空间和文化角度解释其主题。小说的精髓与三种类型的空间意象紧密相连,诸如在文中出现的各类住房、书房和囚室空间。通过对文中无处不在的强烈的空间意识的分析,本文旨在挖掘国内外不曾为人注意的内容,以求对小说和作家本身的研究作出贡献。第一章从人物的生活空间着手,用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呼啸山庄处处呈现出野性原始的特征,自然环境艰苦恶劣,居住空间简陋蛮荒,与外部文明世界的疏离反而让身在其中的人更加靠近内心的天性,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恩肖对呼啸山庄具有无法割舍的感情无疑证明了这一点;而画眉田庄俨然是文明世界的代言者,它温暖舒适、整洁体面,用文明礼教影响人,却压抑了人们对天性的抒发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体现了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的不公。第二章研究小说中的书房,通过各类人物对书房的不同态度,表现出当时社会各色人等对于文明的不同观念,和其所导致的不同影响,体现出文明在带给人们知识和希望的同时、也随之而来的各种弊端:排他性强、门第观重、顾虑过多、重理智轻情感。第三章着眼小说中表现形式迥异的囚室意象,反映出在文明社会仍旧存在的野性力量,它或是压制文明礼教,或是反过来被文明压抑和约束,让文明也展现出暴力的一面。囚室的产生揭示出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在表面繁荣下社会中潜藏的各种问题:阶级对立、种族歧视、等级森严、个人奋斗的枉然等等。走出囚室最终只有借助于文明世界与野性世界彼此的包容和融合。最终,对住房、书房和囚室这几种空间的分析,完整体现了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思索,用文明与野性最初的对立、逐渐的渗透和最终在理想中的融合表明她对于这两者都无法割舍的情结。她既寄予文明世界的教育培养作用,又认识到其滋生的自私和不公;她害怕野性力量失去控制、走向邪恶,却又留恋其对人性真实的反映和其对强权的挑战。艾米莉在结尾处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借鬼魂来弱化长期积压的矛盾,跳脱出现实的羁绊。但是迷信的环境只是对现实的反讽,这更凸显了两种力量的不可调和性,表现了作家对所处时代的反思,对文明和野性的反复对比和阐释,揭示了二者各自的重要性和缺陷,让我们学会客观地面对这些难题,既要让二者相互牵制,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