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第二语言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形式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质量得以及时反馈的途径。口语教学是一种产出型教学,因此练习在口语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练习作为巩固和激活知识点的关键步骤,就像是连接知识和应用的桥梁,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的渠道。练习对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小觑。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练习的设计和编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现有对外汉语教材练习使用情况、方式方法、效率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能够为新教材的编写和原教材的修订提供指引性方针,提高教材和教学的整体质量。目前的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练习一直都在追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这些练习是否具有培养交际能力的特点,是否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说话,还缺少足够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的特点,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对今后的教材编写,既有理论意义,又有较强的实际参考价值。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三部初级口语教材,即《初级汉语口语》、《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上)》和《Chinese:Communicating in Culture》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三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的强度、密度和题型等方面的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测试评估教学成果,借鉴学习理论为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练习的修改和撰写提出建议。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即引论、第二、三章,结论。引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练习,对练习及练习的初级阶段作了界定,并通过对前人关于教材和练习的研究、整理,发现其不足,揭示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之外,确定了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的三部教材的标准,介绍三部教材的编写原则、背景和使用情况。并说明三部教材的练习统一是以一学期完成的课程为基准。本章还依据前人对口语练习的分类对练习进行了划分,目的在于使本论文的研究更具科学性。第二章分别从练习编排的四个方面对三部教材中的练习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四个方面数据的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首先是练习的强度方面,我们认为,练习不仅仅要保持相当的数量,也要根据教学内容控制练习的质量。其次是从练习的题量密度和内容密度两个角度,分析练习密度方面的问题。我们发现,三部教材在题量密度和内容密度方面基本成正比。再次是练习的编排部分。当然,三部教材的练习编排都有其各自的模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最后是练习的题型方面。我们认为教材题型的编写一定要有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对象的针对性上。第三章探讨了三大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练习中的应用,并从各种理论的优点出发,提出了练习编写的建议。行为主义练习理论认为正确的行为可以后天获得,它强调练习在强化语言学习中的积极意义。我们认为,强化理论突出练习强度,但指导练习设置时除了考虑练习的量外,还要考虑练习的质。因此,在练习编写过程中应该重视与学生自学配套练习的比率,重视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层次性,以避免行为主义理论的负面影响。认知主义练习理论强调人自身的语言加工过程,因此在口语练习的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年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和语言状况。既然陈述性记忆在成年人的语言记忆中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对语言初学者来说,那么练习类型的比重应该毋庸置疑的侧重于机械型练习。建构主义练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除了人的自身结构外,它还关注人学习的外部环境。这一点对口语学习启发很大。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该注意情境的构建和意义的构建两个方面,让学生通过意义获得知识,再通过真实的语境进行操练。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和修订时应该吸取三大学习理论的优点作为练习编写的指导思想,同时避免出现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扬长避短,设计出更科学和实用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第四章为结语。简略概括对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练习设计提出了的建议,指出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