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与层序地层技术在油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大港板东—白水地区解剖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油藏地质综合评价技术。70年代末开始出现,80年代发展并逐步完善,近20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表明,油藏描述己成为正确客观认识、评价油藏、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的一项关键技术,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只有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工作,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价油气藏及其富集规律,提高钻井成功率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3]。 板桥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认为是一个复式油气富集区,是大港油田重点的采油区块。目前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阶段,勘探开发难度较大。在构造精细解释与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年年都有新发现,如板中区块的板808-6、808-7、879-3等井;板北区块的板831-12等井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论文主要是对研究区进行油藏描述,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油藏描述。详细研究了该地区油层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计算了油气储量,为油田增储上产及滚动勘探开发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取得如下几点成果:1、采用在层序格架控制下的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落实了研究区目的油层构造形态,错综复杂的断层使该区构造变的极为破碎,构造形态主要为多条断层共同作用形成的断块及断鼻; 2、采用沉积相分析及层序格架控制下的储层反演预测技术对研究区目的油层储层沉积特征及展布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物源主要来自于工区东北部,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席状砂砂体,储层反演预测表明,研究区油层储层分布纵横向变化较大; 3、对目标区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对41口井进行了层位标定,对目的层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落实低幅度构造,应用相干数据体的层切片,指导断层平面组合; 4、利用千米桥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完成了板1、板2、滨Ⅰ油组顶界三层构造图,在此基础上落实了板东-白水头研究区内整体构造特征及局部圈闭; 5、以该区精细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应用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对目标区块进行单井约束反演,为综合评价、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6、分析油气藏分布现状,剖析了控制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优选有利目标4个,提出滚动目标2个,滚动井位2口,采纳井位1口。
其他文献
从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以尾矿、水及底质沉积物、土壤、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矿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渤海西岸金属矿产开
本文通过对太北开发区萨Ⅱ组油层精细地质研究,认为萨Ⅱ组油层是以受湖浪改造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外前缘相及前三角洲沉积特征。砂体分布特征主要分为大面积分布、局部连片、零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从面向军事用途扩展到很多的领域,如航天、设计、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商贸、医疗、娱乐等等。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虚拟现实是今后一项极有前景
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赋存于太古界滦县群中,根据现有勘查资料,司家营铁矿体主体呈单斜产出,倾向西,局部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历经多次勘查,其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达32亿吨
大民屯凹陷胜601---沈630井区太古界潜山为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主要勘探增储及产能接替区块,由于变质岩潜山非均质性强,对于裂缝精细刻画缺少有效的手段,是制约该潜山带高效勘
本文属于胜利油田承担的中石化集团公司“十五”重点科研项目中的课题之一,研究区是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砂砾岩储集层。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测井学、测井地质学、地质统计学
阵列感应测井属于常规电法测井,在各油田,除个别井外,每井必测阵列感应,应用非常广泛。针对大庆油田含水量高,且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的现实特征,急需开发分辨率可以达到0.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