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油藏地质综合评价技术。70年代末开始出现,80年代发展并逐步完善,近20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表明,油藏描述己成为正确客观认识、评价油藏、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的一项关键技术,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只有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工作,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价油气藏及其富集规律,提高钻井成功率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3]。
板桥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认为是一个复式油气富集区,是大港油田重点的采油区块。目前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阶段,勘探开发难度较大。在构造精细解释与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年年都有新发现,如板中区块的板808-6、808-7、879-3等井;板北区块的板831-12等井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论文主要是对研究区进行油藏描述,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油藏描述。详细研究了该地区油层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计算了油气储量,为油田增储上产及滚动勘探开发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取得如下几点成果:1、采用在层序格架控制下的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落实了研究区目的油层构造形态,错综复杂的断层使该区构造变的极为破碎,构造形态主要为多条断层共同作用形成的断块及断鼻;
2、采用沉积相分析及层序格架控制下的储层反演预测技术对研究区目的油层储层沉积特征及展布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物源主要来自于工区东北部,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席状砂砂体,储层反演预测表明,研究区油层储层分布纵横向变化较大;
3、对目标区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对41口井进行了层位标定,对目的层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落实低幅度构造,应用相干数据体的层切片,指导断层平面组合;
4、利用千米桥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完成了板1、板2、滨Ⅰ油组顶界三层构造图,在此基础上落实了板东-白水头研究区内整体构造特征及局部圈闭;
5、以该区精细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应用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对目标区块进行单井约束反演,为综合评价、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6、分析油气藏分布现状,剖析了控制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优选有利目标4个,提出滚动目标2个,滚动井位2口,采纳井位1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