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微信文学的叙事特征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o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文学作为文学与技术联姻的产物,在叙事转向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浮出水面。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以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平台为对象,分析微信文学微叙事的构成与实施,即微信文学文本内部的叙事成分、外部的叙事主体转换及叙述者与受述者的默契与错位等内容,从文学与日常生活、文学与人类情感、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揭示微信文学的现实意义,揭示自媒体时代文学面临的转型问题,进而判断微信文学的性质,展望微信文学的未来。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概述了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及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与微信、微信文学相关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意义与方法。第一部分阐释了“自媒体”、“微信”及“微信文学”等概念,简述自媒体的定义及类型、微信的产生与发展、微信文学的定义及其呈现形态,为后文的具体论述界定范围。第二部分研究微信朋友圈的文学叙事。微信用户的朋友圈个体叙事以日常生活为摹本,因而同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保持内在一致性,具体呈现为碎滴而重复的叙事时间、情绪式感性叙事模式和语图互文的叙事手段等。经熟人“介绍”的“陌生人”文本,经朋友圈的分享和转载,出现了文本内与文本外多重叙述者交叠的杂语多声现象,在叙事频率上出现群聚性重复叙事与分散式重复叙事等情况。朋友圈文学叙事满足了用户自恋心理的倾诉欲望与安慰需求,成就了用户在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相交集的他者的镜像中,塑造一个不同于真实自我亦不同于想象自我的个人形象之欲求,发挥了意识形态监督与反监督作用。第三部分探讨微信公众号的文学图景。微信公众号文学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丰富多彩的叙事题材与新颖灵活的叙事体裁。其中,叙事题材包括日常生活、文学热点等,而叙事体裁除了文学四大类之外,还囊括了访谈、评论等形式;二是从文本外到文本内环环相扣的叙事方式,具体表现为层层嵌套的“窗口”叙事,别出心裁的“标题党”叙事和语图、视像、音乐相交织的混合媒介叙事;三是双线并行的叙事互动,即微信平台上的可视互动与后台交流,相较于朋友圈的叙事互动,形式更为多样、受众范围更广、文本生成度更高。第四部分,阐述微信文学与文学转型的关系,分析微信文学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微信文学加以定位。自媒体时代,文学话语中心权力被消解,文学叙事范畴发生了宏大叙事—小叙事—微叙事的转变。微信文学是文学转型的表现和产物,它的诞生促使文学存在的边界和属性需要重新划定。微信文学并非从根本上塑造一种新的文学,而是为日渐复杂的文学艺术提供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文学转型的过程中,微信文学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之处。然而,其可深可浅,亦庄亦谐的文学内容,满足广大异质接受者不同层次的文学需求,推动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结语部分对微信文学的叙事特征加以概括和总结,指出自媒体时代“多元并存,和谐共生”的文化风貌势不可挡,我们应以通变意识,以开放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时,就微信文学的出路问题,从微信文学的受众与微信软件本身提出建议并展望。
其他文献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化作品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外文学作品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民族文化的差异。本文章从差异产生的因素,作品的情节波折,内容差异及
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开始,在我国出现了“快乐体育”的教育思想,并且以很快的速度蔓延和扩展开来,各地区都在学校体育领域里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研
5.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环出现在一行之首。5.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5.3破折
在肉鸡生产上,高温、高密集饲养、饲料霉变、氧化变质、重金属超标和抗生素等药物过量、频繁应用、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研究显示,饲粮氧化导致黄羽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