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并于CPB后回输对再次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和对早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择期于我院拟在CPB下行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按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Ⅲ级,年龄28~6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5。实验组行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及自体血回输,对照组单纯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其他血液保护措施两组相同。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肝素化之前完成整个自体血小板分离过程,所采集的自体血小板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患者。实验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分离结束后(T2)、CPB结束即刻(T3)、术后1h(T4)、术后24h(T5)和术后48h(T6)各时点记录Hb、Plt、PT、APTT、Fib及血栓弹力图的最大血块强度MA(maximum amplitude,MA)值,对照组因未进行血小板分离程序故T2时点设定为肝素化前。监测指标: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h、24h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小板率和术后呼吸机带机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自体血小板分离结束即刻记录急性分离处理的血小板的全血容量、富血小板血浆容量及自采血小板计数,自采血小板回输前抽取出2ml制备成血小板电镜标本,用于与血库单采血小板电镜标本作对比,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 结果:实验组急性分离处理血小板的全血容量为(1205±168)ml,采集富血小板血浆(187±27)ml,其中血小板计数(1100±235)×109/L,占全身血容量血小板总数(28±3)%,血小板分离时间(35±10)min。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1h、24h和48h血小板计数和MA值明显升高(P<0.01),术后1h、24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血浆输注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呼吸机带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自体分离的血小板与血库单采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和内部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 结论:再次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运用急性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能够起到血液保护及改善患者早期预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