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认识,为临床提供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非分泌型骨髓瘤合并T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9例,其中2例病例资料缺失,将其剔除后总共8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TM感染患者,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1)本例患者为51岁中年男性,广西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宿主,既往无其他基础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胸痛、淋巴结肿大和皮下结节。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肺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考虑右肺下叶肺癌合并右锁骨下窝、双侧肺门、纵膈、肝门多发淋巴结、左侧第9后肋及右侧髂骨转移。但肺、淋巴结、骨髓及左侧第9肋骨组织病理活检均未找到肿瘤依据,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肿瘤待排),经过抗细菌、抗结核及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他的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改善。后皮下结节分泌物培养出TM,诊断为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累及肺、淋巴结、皮肤、骨、皮下组织。予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持续性骨痛,且停抗真菌治疗后发热、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再发,影像学提示骨破坏加重,再次行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非分泌型骨髓瘤。最终诊断为非分泌型骨髓瘤合并TM感染,联合化疗后,其症状、体征、影像学均有明显改善。随访四年临床表现良好。(2)本例资料与文献复习研究结果:8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TM感染患者全部为男性,发病年龄3-73岁,中位年龄47.5(19.75,64.25)岁。患者的地域分布中,7例来自我国,1例来自菲律宾。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类型:白血病5例,淋巴瘤2例,骨髓瘤1例。感染时机:5例患者TM感染发生的时机在化疗结束6-39个月后,中位时间为14(9.5,37.5)个月;2例在某次化疗期间感染TM;1例在抗肿瘤治疗前感染TM。1例抗TM过程中漏诊骨髓瘤,1例感染TM时误诊为白血病复发、结核杆菌感染。TM感染确诊依据:8例患者中有1例经血及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技术(NGS)诊断TM感染,其余7例患者均经过组织学或(和)病原学确诊且4例有2个及以上不同部位标本TM检测为阳性,其中血培养阳性4例,骨髓培养阳性2例,痰培养阳性1例,皮下结节分泌物、回肠溃疡、鼻咽部组织及粪便培养阳性各1例,活检组织病理阳性1例,气管内分泌物镜检阳性1例。临床表现和体征:8例患者均有发热,肺部感染性病变5例(肺部浸润影、肺部实变影、肺空洞及肺不张),咳嗽、咳痰各3例,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各2例,骨破坏、心悸、盗汗、面部疼痛、鼻咽炎、皮下结节、腹泻及便血、脑脓肿、胸腹腔积液各1例。血清学检测:8例患者中有3例感染TM时处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状态,3例中性粒细胞值升高,2例中性粒细胞值在正常范围。合并感染: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同时合并1种或1种以上其他病原菌感染,革兰阳性菌2例,除TM外的其他真菌2例,病毒2例,革兰阴性菌有1例,原虫1例。治疗与转归:在TM感染时,有7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1例患者TM感染时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感染TM后,8例患者均接受了抗真菌治疗,其中3例治愈,3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1)化疗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TM感染的危险因素。(2)发热、淋巴结肿大、骨破坏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与TSM共同的临床特征,常导致误诊和漏诊。合并TM感染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常发生在化疗结束6个月后;也可发生在化疗前,但常耽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确诊。(3)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肺部渗出性病变、淋巴结肿大、新发的骨破坏等,考虑原发病进展前,要注意排除TM的感染。如果临床确诊为TM患者,经抗真菌治疗淋巴结肿大、骨破坏等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需多次行淋巴结、骨髓活检以排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两者临床上难以鉴别诊断,反复多部位寻找病原学及肿瘤依据,是及时诊断和改善预后的关键。(4)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TM感染时治疗上以两性霉素B为基础再联合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的治疗方案疗效最佳。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未缓解时感染TM,建议控制TM后再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对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预后进行分析,为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446例重型地贫患
学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9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IL-9在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43例SSc患者的外周血及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S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的IL-9、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4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
学位
目的了解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分析CAPD患者发生PDAP的影响因素。调查随访腹膜透析(PD)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PDAP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诊治及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随访的预后事件是退出PD,其余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根据是否发生过PD
学位
目的:肺部特殊感染诊断难度大,而且常因在PET/CT中表现为FDG高摄取而被误诊为肺癌。本文旨在研究肺部特殊感染的PET/CT显像特点、临床特征,同时比较其与肺癌PET/CT显像特点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总结肺部特殊感染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肺部特殊感染的认识和其与肺癌的鉴别。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治、有病原学阳性结果并行PET/CT检查的69例肺
学位
目的:通过比较Ty G、METS-IR指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人群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指数(HOMA-IR)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探讨Ty G、METS-IR指数评估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PCOS-IR)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PCOS患者196例,以HOMA-IR≥2.69作为胰岛素抵抗(IR)存在的分界点将PCOS患者分为IR组和非IR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将
学位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后(人流)口服短效避孕药(优思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328例早孕妇女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抗生素服用3日,鲜益母草胶囊服用5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手术后即日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推荐服用3个周期,术后3月随访观察两组的术后出血时间、月经转归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妊娠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
会议
目的:通过构建列线图模型,比较其与SYNTAX II评分对CHIP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4.09—2020.09.19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导管室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2016年Kirtane首次提出的CHIP(complex high-risk indicated patients)的概念,即冠脉病变复杂、临床表现高危、有血运重建指征
学位
目的:构建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多准则智能决策平台,提升医疗决策的效率。方法:采用模型法与实验法,分析多准则决策过程与医疗大数据平台构建核心环节;基于MCDA方法学的关键流程,探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多准则智能化决策平台。结果: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多准则智能化决策框架模型,进而基于Hadoop架构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量化决策目标与准则,实现多准则医疗目标智能化决策。结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为多准则决策分
期刊
目的:对血液科革兰阳性(Gram-positive,G+)菌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我院血液科患者G+菌BSI的病原菌流行病学、耐药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为G+菌BSI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DPB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为DPB的早期确诊、减少误诊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6月1日到2020年7月1日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确诊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确诊DPB病人41例,27例女性、14例男性,男女比例为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