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及银行监管的滞后被认为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却相对较小。本文试图从公共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中国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之所以安全的制度根源,并对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完善措施。本文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政府运用公共经济模式来管理商业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制度根源。无论是商业银行制度本身还是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都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特征,我国一直以来恰恰也是按照公共经济的模式来管理商业银行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在决策机制、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制度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进一步改革和规范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的公共决策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制度。本文拟分6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提出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本文的观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部分对制度及商业银行制度进行了理论梳理,强调了制度对于社会经济运行绩效的重要性,分析了商业银行所处的微观经济制度和宏观经济制度。其中微观经济制度理论主要阐述了产权理论、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理论,宏观经济制度理论主要梳理了公共选择理论。第三章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商业银行制度进行分析。本章分析了商业银行制度、商业银行业务的公共产品特征和中国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是其稳健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中国商业银行制度体系中的商业银行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商业银行体制都属于公共决策行为,是公共选择的结果。第四章是对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现状的分析。本部分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决策机制、产权制度、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环境的现状。第五章是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的完善。本部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在决策机制、产权制度、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环境方面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研究认为,在决策机制上,应逐步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存款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度;内部治理机制构建应协调股东和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内部制衡和激励约束机制;外部治理环境应加强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详细的披露资产质量、盈利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和建立一种具备激励及约束监管者行为的监管制度框架。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对全文做了全面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