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象之争由来已久,同属于亚洲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中国与印度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引得了广泛关注。中印两国的经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同时也具有异质性。中国与印度这两个新兴经济体在后危机时代争取合作赢得更多世界话语权的同时,更存在着竞争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印度经济实力的强弱不仅对中印两国的政治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更影响着世界经济地图的分布。中印经济增长的比较不仅体现着两个经济体国际影响力的竞争,更反映着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两种模式对发展中经济体有着极强的借鉴作用。中国与印度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两国市场化道路与经济增长道路不同。中国注重制造业的发展,而印度则相对更加注重服务业;中国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印度则更加注重企业的公平竞争;印度近几年来印度赶超中国之说再度卷土重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发展是经济、社会、政治、军事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经济发展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经济数量上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成本日益增多时,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急需一个经济指标来反映经济增长的成本,体现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理解。本文在综合整理了国内外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对经济增长情况优劣程度的衡量,应包含效率、公平与稳定以及可持续三个维度。相较于其他研究,本文在完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之时加入了对股票市场波动的考察,以全部股票价格指数环比变化率作为代理变量来衡量股票市场的波动以更加全面的考量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公平与稳定程度。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了1978年---2012年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长效率指数有上升趋势,印度经济增长效率指数也同样有所提升,但印度经济增长效率指数提升的速度要远低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指数提升速度明显加快;第二,中国与印度公平与稳定指数随债务危机、东亚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性危机发生发展而波动变化,随着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印度的经济改革,中国与印度经济受国际因素影响渐渐加深,中国、印度正逐步成为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第三,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指数整体处于波动的状态中,印度经济的可持续性指数具有下降的趋势。整体上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水平优于印度,印度许多地区陷入贫困→生态环境恶化→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第四,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要优于印度,本文认为造成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优于印度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有效干预。本文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分别分析了人口增长、外商直接投资、高等教育等因素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发现中国政府支出、外商直接投资、进口、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印度政府支出、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对印度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高等教育在学率对印度经济增长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印度外商直接投资对印度经济增长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其主要的可能原因是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政府干预对中印两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皆有正向影响,且中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拉高作用远高于印度,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政府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要远高于印度。本文认为中国的出口导向模式与吸引外资战略,促进FDI等外部资源获得有效利用,有助于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业现今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与比较细化的劳动分工,增多了就业,又推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维护经济的公平发展;印度提倡的经济自由化使印度的企业更具活力,企业利润率更高,而中国所有制改革并不完善,中国企业则普遍负债率较高,税负较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融资困难;与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不同,印度走的是直接发展服务业的经济增长道路,印度的金融体系相对中国要更加完善一些,在面对危机时所受到的危机传染效应更小,危机期间经济波动小于中国;中国政府属于强政府,而印度由于其种姓、宗教等问题的制约,政府相较于中国要软弱,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引导作用较强,中国政府的资源再分配功能更充分的发挥作用,因而中国实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较于印度具有更好的成效,经济社会更加公平稳定。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情况要优于印度,但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减小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影响、保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此时如何有效的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了关键,选取合适有效的创新战略至关重要,本文建议应根据中国国情发挥产学研、集群创新的优势,促进中国企业分工体系的形成发展,积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层次分明的促进中国创新合作体系的形成。除此之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金融业同业自律机制、提高环保标准等都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