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田,是明朝土地占有的一大特点,皇庄、官庄、勋戚庄田、王府庄田等各色庄田,不仅存在时间长,而且占有量越来越大,形成了历史上最剧烈的土地兼并和大土地集中。名目不同的庄田中,王府庄田的占有和扩张是最突出的,在明朝土地兼并中有典型意义。明朝初年,朱元璋将三大藩王分封于山西,即太原的晋王、大同的代王、潞州的沈王。随着明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三大藩王宗族人口不断衍生,土地占有量也不断增加。他们同其他藩府宗室一样,通过钦赐、请乞、投献、掠夺等途径,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对山西当时的土地集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基于封王建藩制度出现的王府庄田的历史变迁,是这一过程的绝佳缩影。并且,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也是很突出的。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山西王府及其家族占有庄田的地域分布、数量、庄田经营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等问题。由于明末战争,山西王府及其宗室遭到毁灭性打击,有关资料很少留存。清朝初年,将明朝全国王府所占田地逐步给民耕种,称为“更名田”。根据这些“更名田”的统计,大致可以恢复明朝分封到各地王府及其宗室所占土地。同样,山西三大藩府及其宗室的庄田,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的。因而本文对山西境内的晋王、代王和沈王三大藩王所属庄田的规模、分布等进行了梳理。根据这一基本统计,我们可以确定,三大藩府及其宗室中,晋王及其宗室最为庞大,占地最多,并分布于全省水利条件最好的太原府、平阳府、蒲州府、忻州等地,其次是沈王及其宗室,其庄田主要分布于潞安府、平定州等地。最后是代王及其宗室,其庄田主要分布于大同府、代州等地。土地比较贫瘠的朔平府、保德州、泽州、隰州等地,则很少有“更名田”,也就是说,王府庄田在这里很少存在。三大藩府及其宗室的庄田是随着明朝土地兼并和集中而不断扩大的。到明朝中后期,藩府已经成为山西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与大地主土地兼并同时行进的王府庄田扩张,直接掠夺了农民土地。大土地所有者,特别是王府及其宗室转嫁赋税,加重了小农经济的破产。无地、少地与为了逃避赋税而放弃土地的农民,都加入了流民队伍。土地兼并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是明朝后期阶级矛盾集中爆发的导火索,使社会矛盾不断趋于激化。藩府庄田虽然是封建经济剥削和占有的腐朽制度,但由于庄田经营集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应用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在作物改良、经济作物的栽培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