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码调制是近二十年来编码界的一大热点,它的出现是以Ungerboeck在1982年提出网格编码调制(TCM,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理论为标志。它将编码和调制结合在一起,在不降低频带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的情况下以设备的复杂化来换取编码增益。虽然其被证明在AWGN信道下是最优的,但随着人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衰落信道下却不然。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利用交织技术与编码调制相结合,以此获得在衰落信道下性能的提高。本文研究的就是一种将交织技术与编码调制相结合的新的编码调制方式——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 Bit 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和引入迭代反馈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_ID, BICM with Iterative Decoding),及它们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本文分析了一个基于卷积码和8PSK调制相结合的BICM模型和相应的BICM_ID模型,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其中的关键技术。为了验证BICM和BICM_ID在衰落信道和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下的性能,设计了一个2/3码率,4状态的凿孔卷积码经过块交织或随机交织,与8PSK调制相结合,在Rayleigh信道下或AWGN信道下传输,接收端采用相干解调与维特比译码相结合的BICM方案,在接收端引入迭代反馈译码的BICM_ID方案,以及与之相比较的TCM方案。用C语言编写了方案的仿真程序并在Visual C++6.0环境下运行。方案比较了Rayleigh信道下BICM与BICM_ID的性能,BICM与TCM的性能,以及采用块交织的BICM与采用随机交织的BICM的性能,在AWGN信道下BICM与TCM和BICM_ID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Rayleigh信道下BICM的性能较TCM有很大提高。BICM_ID的性能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两轮译码后的性能优于BICM。采用随机交织的BICM的性能优于采用块交织的BICM,而交织度大的块交织器性能优于交织度小的块交织器。在AWGN信道下,TCM为最优,但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BICM_ID可以取得和TCM基本相同的性能。从而证明了采用比特交织的编码调制技术无论在衰落信道还是高斯白噪声信道下都具有良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