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嵇康身处乱世,历经了曹魏政权由稳定到动荡。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以后,司马氏借机篡位,大肆残杀异己,借名教粉饰自己阴谋篡权的行径,引起士人的不满和愤怒。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披露司马氏的虚假伪善。但嵇康所指责和批判的是假借经学及名教作为维护政治、利益幌子的司马氏政权,而非真正的名教。嵇康幼年丧父,母亲和兄长将他养育长大,家世儒学,依仗母兄宠爱,嵇康不涉经学,随着年岁渐长便钻研老庄之术,但家庭的儒学氛围还在。《思亲诗》中嵇康表达了对兄长和母亲的思念感激之情,这种至真亲情,是先秦孔孟所推崇的美好品德。《幽愤诗》中嵇康表达自己隐逸避世的夙愿与老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嵇康身上既有儒家的正直谦逊、笃信亲情又有道家的朴素恬淡、清静无为,两家杂糅,形成嵇康儒、道两家兼融的人生观。他的“清虚静泰”思想便是这种儒道兼备的产物。“清虚静泰”思想是嵇康养生之术的核心。嵇康《养生论》和《答难养生论》论述养生、贵生的重要性,强调要将服食药物和静心恬性相结合,同时注重人格修养,指出修养的关键是“清虚静泰、少私寡欲”。《释私论》则是这种人格修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纵观嵇康的作品,不管是对司马氏政权的批判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都是嵇康“清虚静泰”思想的体现。嵇康“清虚静泰”思想的要旨是,指引人们在修身养性的活动中保持心灵的自由,构筑纯美的人格。文本从嵇康的养生思想切入,总结嵇康养生之术的核心:“清虚静泰”。以“清虚静泰”思想为本文的核心,并展开分析。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明确前人对嵇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二部分:嵇康“清虚静泰”思想的缘起。第三部分:嵇康“清虚静泰”思想的解读。第四部分:解读嵇康“清虚静泰”思想背后的生命和人格之美。嵇康修炼身心的养生术,归结起来,就是“清虚静泰”思想。“清虚静泰”思想是嵇康面对魏晋的社会现状所提出的一条弥合儒道,注重自我锤炼的自修之路;是嵇康探索的一条生命自由与人格塑造的诗意栖居之路。嵇康提出的“清虚静泰”就是在修性安神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生命的追求和对自我人格的塑造。养生的背后是嵇康对生命和人格的追求。“清虚静泰”思想就是坚持清静平和的心态,保持正直儒雅的品性;修达空虚寂静的精神,培养宁静澹泊的人格;最后达至和谐逍遥的境界。完成由养生到生命及人格的修炼,形成一套养形与养神兼备,修性与安神兼顾,生命与人格共修的修养方式,为身心俱疲的魏晋士人提供一条自修与养护的修炼之道。本文从嵇康《养生论》、《答难养生论》、《释私论》入手,挖掘嵇康修身养性三部曲的核心思想:清虚静泰。通过对“清虚静泰”思想的解读,总结嵇康儒道兼融的人生价值观,挖掘嵇康内心的儒家元素,了解嵇康由儒入道的心路历程。“清虚静泰”思想是嵇康对司马氏统治下,世风日下、虚伪狡诈社会提出的救世方法。嵇康认为,只有个体懂得对生命的锤炼和养护,重视人格的修养,才能在乱世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个体的自由,拯救混乱而虚伪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