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同时伴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种脏器。随着对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深入,糖尿病听力损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糖尿病听力损害起病隐匿,易与老年性耳聋混淆,待发现时常已成为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与听力损害的关系由Jordao于1950年首次报道,自此引起人们的关注。Cullen等将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发现前者听力损害更明显,但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途径、多元醇途径、蛋白激酶C(PKC)激活途径、己糖胺途径和氧化应激等。高糖情况下,以上机制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其中AGES途径仍为研究重点。AGEs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通过与内皮细胞等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RAGE)结合,引起细胞因子、激素、氧自由基等可溶性物质含量的改变,导致多种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途径。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测定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听力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等方法测定耳蜗RAGE水平,同时测定血浆中AGEs等指标,旨在从蛋白质和基因水平上探讨旨在探讨AGEs及RAGE在糖尿病听力损害发生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180~220g,实验前所有的动物测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后随机选出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另外15只以高脂饲料饲养8周后,采用链服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12只,DM组)。所有大鼠饲养16周后测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后处死,采血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终末糖基化产物等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RAGE在耳蜗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耳蜗组织RAGE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一.一般观察结果:实验过程中,DM组大鼠呈现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皮毛无光泽,生长缓慢;NC组大鼠无糖尿病表现,生长及营养状况良好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见表1,由表1可见,实验开始时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时,DM组比NC组体重明显下降(P<0.01)。二.大鼠FPG,HbA1e和血清AGEs情况:实验结束时,DM组和NC组相比,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G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三.两组大鼠ABR改变两组动物实验开始前的ABR检测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束时DM组大鼠ABR各波潜伏期、Ⅰ~Ⅲ波间期明显延长,反应阈值明显增高,与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与FBG、GHbA1c、LDL-c、AGEs和RAGE水平呈正相关(P<0.01)(见表3、4)。四.耳蜗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1.耳蜗切片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NC组)耳蜗组织血管纹清晰,螺旋神经节细胞亦正常(见图1);糖尿病大鼠组(DM组)耳蜗组织中可见血管纹中毛细血管管径变细、管腔狭窄,同时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较正常有所减少(见图2)。2.耳蜗切片RAGE染色结果12例糖尿病大鼠组耳蜗组织中8例(66.7%)RAGE蛋白表达阳性,其反应主要出现在血管纹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以胞浆为主,呈现棕黄色颗粒或团块(见图3、4),且部分螺旋神经节细胞和Corte器也同时发现有RAGE蛋白表达(见图5、6);正常对照组耳蜗组织中仅1例(8.3%)表达弱阳性,DM组与NC组相比,耳蜗组织中RAGE蛋白表达率显著增加(确切概率法P<0.01)。五.RT-PCR结果:以GAPDH为内参照,糖尿病大鼠组耳蜗组织中RAGE mRNA表达水平为0.94±0.21,正常对照组为0.61±0.17,两组间RAGE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DM大鼠耳蜗组织基因表达检测中RAGEmRNA表达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见图9)。结论: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了微血管改变和AGEs/RAGE在听力损害的作用,结论如下:1.糖尿病大鼠存在听力损害,ABR可以作为听力下降早期诊断的客观评价指标。2.听力损害与血FBG、HbA1c、LDL-c、AGEs和RAGE水平呈正相关,糖尿病大鼠听力损害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3.糖尿病大鼠耳蜗血管纹结构发生异常,RAGE表达阳性,同时血清AGEs水平升高,表明AGEs/RAGE参与了听力损害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