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消化道中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致死的原因中占第二位。虽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不足50%,转移和复发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如何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杀灭体内残余的癌细胞,是防止胃癌复发转移,提高疗效的关键。机体抗肿瘤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CTL在肿瘤抗原和共刺激分子双重信号作用下被活化、增殖,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发挥杀伤作用。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通常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以致肿瘤得以发生、发展,即所谓肿瘤免疫逃逸。其途径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机体抗原提呈功能降低、肿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抑制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等。其中心环节可能是机体抗原提呈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获取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B淋巴细胞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因此,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APC,表达高水平MHC-I、II类分子及细胞粘附因子,能摄取、加工肿瘤抗原为抗原多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同时DC高表达CD80、CD86、CD40等共刺激分子使T细胞被充分激活、增殖为CTL,启动细胞免疫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桥梁和枢纽作用。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DC数量减少、功能降低,无法诱导初次免疫应答及激活特异性的CTL,导致了肿瘤免疫逃逸。因此,恢复和增强肿瘤患者体内DC的数量及功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人们设计在体外扩增DC后应用抗原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将之回输或接种荷瘤宿主,增强免疫功能,其中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己应用于不少肿瘤特别是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