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西方有关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中,性别语言研究大多数在于男性与女性语言的差异问题,而这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中国对“性别语言”的研究大都是对西方理论及发现的介绍,特别是英语。但是上述研究过分夸大了这种差异。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的差异也在缩小,所以差异是相对的。近些年,随着语言与性别研究不断扩大其在语言领域的研究分析范围,更随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不断突破、不断更新,研究进一步深入,“性别差异”理论其缺陷已逐步暴露出来。“性别差异”理论是以男女差异为研究出发点,并对语言行为进行解释,本文对此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此前“差异”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早期言语性别差异的偏见:(1)性别两元对立;(2)话语量;(3)性别交际能力;(4)语境;(5)文化。本文对“差异”理论的反思,并非完全否定男女性别差异,而是提出试探性的建议,在关注男性与女性在语言方面存在的差异时,同时关注它们的共性。本文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节目作为语料,选取节目中的十二段谈话,运用“话语分析”法分析这种特定语境下的谈话。本文从插话、最少反应、话轮三个角度对女性和男性语言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男女使用者在节目中体现了自身的风格。在《心理访谈》这一特定的语境中,插话研究分析与之前西方的研究结果有些许的不同,男性心理专家比女性心理专家更经常打断对方;而对于参加访谈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上年纪的女性比上年纪的男性更经常打断对方,而且以上决大部分插话表明对谈话感兴趣,都是合作性的。从最少反应这个角度,女性心理专家更多地运用最少反应表示倾听;男性心理专家和男性访谈者更多地运用最少反应表示同意。女性,特别是年轻的女性,虽然也运用最少反应表示同意,但是明显没有男性频繁。从话轮这个角度,无论是男性或是女性均倾向于合作性地转换话轮。为了谈话的顺利进行,主持人在插话、最少反应、话轮转换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性别差异”理论在语言与性别研究的重要性无庸置疑,然而这一研究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