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特定环境下资本的构成与资本的获得方式、途径问题。融资结构对企业的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融资结构所体现的投融资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使我国企业制度面临着转轨与结构改革的压力,而融资结构的相应变革及其未来安排则显得突出而重要。本文尝试从融资体系的角度来研究融资结构与企业制度变革的相互关系,并揭示投融资体制变革的经济依据与实际价值。 本文包括导论,共分8章,是从我国融资结构变革的历史过程着手,来展开对经济转轨及未来融资关系规律的研究的。 第一章导论是提出问题。 第二章是关于企业资本形成与融资结构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企业资本的形成对企业的组织形态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比较了非法人的个体经营与公司法人组织之后,能直接了解这一点。而问题在于资本形成是社会资金由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它既是社会资本积累过程及投融资体制的体现,同时资本形成又对企业的组织与治理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外部融资是企业融资结构演变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外部融资体系形成的格局与结构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积累方式与投融资体制的政策安排。对这一关系的研究对于当前的融资体系选择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三章主要是研究资金划拨型体制下的企业融资关系。通过对财政拨款体制下的内源性融资体系的分析,得知国有企业统收统支与政企合一具有必然性,资金运行的低效率与企业融资的无风险机制直接相关,而行政性约束又必然遇到缺乏评估标准与信息不对称的限制。成本约束及效率目标与资金划拨是一个博论。财政与银行作为融资机构,拥有的行政使命不足以承担风险,整个行政系统的控制对融资结构及其效率负有全部责任。 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探讨转轨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第三章着重分析了经济转轨后企业制度的变革与融资结构变革的关系。指出了多元企业结构与国有企业制度的变革,与融资关系的拨改贷之间产生了明显的错位,形成了国有企业的无本经营格局和普遍的信用危机,严重危及国有银行与企业的财务基础。其形成机制乃是市场化过程中体制改革不对称导致的风险单方面转移及市场不确定性评估标准的降低。因此,信用危机有可能转化为金融危机。而国有资本金制度从形式上看可建立风险责任体系,而实际上国有资本金制度的建立仍然无法实现风险责任平衡的目标,因为其公司法人结构的外表不能解决资本来源的市场化与管理控制的市场化问题。因此,市场体系下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矛盾则更为突出尖锐。 第五章主要分析转轨经济条件下的直接融资体系及其市场空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企业制度的改革,为公众直接介入投资与市场发展提供了可能与空间。国有企业在财政与银行投资性资金输入终止后,面临资本枯竭与债务比重急剧上升的局面,要解决这种融资结构的失衡,需要建立新的融资渠道,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社会资金的积累投资与企业的直接融资变得可能。从资本市场的发展看,它在提供直接融资时,还具有一系列相关的功能,对企业及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制约。这是一种新的融资体系。而国有企业在自身改革不到位的条件下进入资本市场,则资本市场本身的功能被严重地扭曲。企业具有的"投资饥渴"与"资金销蚀机制",使其形成了强烈的证券融资偏好以及"掠夺式的证券融资",这给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显然,单纯的融资渠道开辟不等于建立了新型的融资关系,对企业组织制度与控制结构变革的推动作用也是有限的。 第六章要探讨转轨经济条件下融资关系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解决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主导地位问题。转轨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的终止使企业融资依赖于银行,银行的全面资金供给使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大,金融体系变得日益脆弱。而改变银行的全面融资地位,发展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未来融资关系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要解决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地位问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业与合业经营一直是银行业经营与银企关系的关键,在理论上分业与合业一直争执不下,并且形成了"英美模式"与"日德模式"不同的融资关系。从转轨经济体系看,新的融资关系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银行业的合业经营与直接介入企业被认为是新的融资关系的发展方向,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银行业的危机给这种体系敲响了警钟,银行业的直接投资介入会给其带来无法控制的风险。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广泛的渗透为发展新型的融资关系与银企关系格局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银行业的中长期投资与直接介入,是否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呢?而的研究表明,这是可行的。 第七章主要分析与探讨了经济转轨与其结构变革条件下融资体系的选择问题。市场体系的发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求融资关系的相应变革。从现代企业的财务结构,治理结构,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探讨了改变原有融资关系的必然性,而建设一个新的融资结构与融资关系,需要对原有的银企关系、银证关系,资本市场发展等投融资体系做出全面的改革。 第八章着重探讨了融资结构与融资体系变革中的政策选择问题。对企业财务结构的调整、银企关系的变革、资本市场的发展策略等作出了分析,从政策的角度提出了以资本市场开放式发展,银行介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投融资体制发展模式,以此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与新型融资关系的建设。 上述分析是作者对我国传统融资关系及新型融资关系发展模式的选择所作的初步探索,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有: 第一,本文从融资结构入手,来探讨企业的资本形成,并以此来探析企业的治理结构、经营行为、风险承受意愿,使从微观的角度扩大对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方式及变革动因的认识;这种分析也提供了从银企联系方式角度对金融体系的功能,经营稳定性作出解释的方法。 第二,从融资结构变革的历史过程,指出了融资关系变革的必然性,它是整个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部分。但融资方式又影响到了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资本形成机制,因此融资关系的变革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极有可能与企业制度等微观经济体制脱节,产生"错位",而错位的效应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已有显现,即企业结构与制度的变革与融资体系改革的脱节。它对于企业的财务危机,银行体系的危机,以及社会信用危机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第三,对转轨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的特殊结构及其变革做出了系统的研究,指出了融资关系的市场化是解决矛盾与建立新型稳定融资结构的根本选择。尽管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着功能与效率方面的缺陷,但它仍然代表着融资关系的发展方向。 第四,在融资关系的政策选择上,提出了发展多元的开放式的资本市场作为融资体系的中枢的思想,而将银行体系纳入资本市场,通过银证合业实现间接的投资介入,以此建立新型的以市场为中介的银企关系。这应该是我国未来投融资体制发展的基本方向。 因为融资结构与融资关系涉及到了企业、银行、资本市场与金融调控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本文要从结构变动中揭示融资关系变化的规律,难免有疏漏,有些问题的证实只是停留在推论阶段,提出的政策性结论仍需更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证支持。文中的缺憾与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与前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