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人口老龄化也不断加深,这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冲击。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域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促使大量西部农村地区的青年力量外出发展,使得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留守老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村传统影响,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是依靠家庭养老,大量青年外出强烈度冲击着农村现有的养老方式,导致农村老人养老难这一问题出现。据调查发现我国现有养老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需求,如果不尽快解决,可能会让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变成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社会网支持理论作为文章理论的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生活、精神三个方面数据进行了描述和了解,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农村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的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到农村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子女的外出以及政府方面支持的缺失。本文主要内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贵州、云南、四川,三省农村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基本情况的描述,同时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依据、创新点和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主要根据实地调研数据的情况,通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基础,将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分为经济需求、照料需求及精神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社会网支持理论中的差序格局理论将给予老年人支持的群体区分开,了解老年人在面临上述三个方面问题时,对哪个群体的依赖性更大;第三部分,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差异分析,了解农村留守老人和非留守老人生活存在差异原因来自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第四部分,针对前面本研究研究提到农村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提出建议,如建立专业的养老机构、增强家庭养老功能、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希望为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社保政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最后,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