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下经济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荫空间和林地资源,从事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立体农林复合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农林生态发展模式。在林下经济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四种基本生产经营类型。本文以广东省20个地级市(深圳市除外)林下经济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林下经济摸底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法)和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基本类型、产值等数据,以期全面了解全省范围内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和分析广东省林下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成效,讨论林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及综合区域竞争力,总结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讨优化林下经济空间布局和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从林下经济四种基本类型来看,森林景观利用占用的林地面积比重最大,林下种植的农户参与度最高,林下养殖给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最为明显,森林景观利用的单位面积产值最高。从林下经济空间布局上看,粤东北部山区发展林下种植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粤东山区和沿海地区林下养殖业发展较好,珠三角地区在森林景观利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粤东北部的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以及珠三角的广州市在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粤东西北地区侧重于发展传统种养业,珠三角地区侧重于森林景观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作为新兴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广东省的林下经济近三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在全省形成初步的产业格局。目前广东省林下经济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体,对林农增收致富作用尚待提高。全省林下经济产业基础普遍较薄弱,除森林景观利用增长明显以外,其他三个类型林下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力优势对经济的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优势的推动效益不显著,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较大。根据分析研究结果,本文将广东省20个地级市划分为四个片区,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森林景观利用,结合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探索森林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种实现方式;粤东西北山区侧重发展林下种养殖和特色林下产品采集加工,适度发展森林景观利用,探索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森林旅游项目;粤东沿海地区特色项目开发成效明显,林下种养殖及采集加工虽然规模不大但竞争力优势显著,应侧重高端、小众产品开发,深挖特色品种产业价值,着力打造特色林下经济品牌;粤西沿海地区应提前做好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结合地方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区位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重点发展春砂仁、益智等乡土种植品种,适度发展林花、南药及珍稀树种苗木培育,及以沿海红树林景观为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