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①”。这一指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更好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向。政治性和学理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两大基本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充分体现其政治属性,又需要贯彻落实学理要求。因此,推进政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①”。这一指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更好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向。政治性和学理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两大基本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充分体现其政治属性,又需要贯彻落实学理要求。因此,推进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进程的一大重要举措。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报告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研读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内涵。政治性指的是思想政治课“讲政治”的功能特性。也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的政治理念、信念,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理性带有学说和理论的意味。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融合强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理性。而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指的就是把讲政治和讲理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整体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现状呈现出比较良好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朝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方向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引起教师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获得学生认可。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政治性在实际落实上不到位;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剥离;教学方法的选择过多重视学理性而淡化政治性;教学评价重视成绩提升忽视政治素养等。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所面临的挑战,深入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提高“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导向性与实效性;深入挖掘拓展并融合教材所蕴含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政治性与学理性的教学内容;深入探索并优效组合多种教学方式,推进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均衡;基于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的双重指标,合理优化教学评价环节。
其他文献
在外语教学中,师生交流是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整个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流行为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就是教师亲和力行为。教师亲和力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心理成长,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新手教师指教学年限低于五年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指教学年龄不低于二十年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学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他们的显著差异,并提出了改善建议。但对于二者之间
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写作是高度复杂的活动,学习者的写作过程受到一系列情感因素的影响。就外语学习环境中的写作学习而言,英语写作自我概念和英语写作焦虑这两个情感因素对于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学习具有深刻的影响,英语写作自我概念与英语写作焦虑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自我概念和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生英
面对日趋活跃的社会思想观念,主流与非主流价值取向同时并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文化观点激荡纷纭,政治认同的矛盾日益尖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愈加严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性,要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创新性发展。政治认同作为高中政治学科首要素养与价值追寻,直接体现了思政课育人的鲜明政治导向。虽然,过去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对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和运用成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指导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案例,通过阅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点与社会生产生活中实践点的联结。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案例准备这一关键环节来展开探究,首先介绍案例准备的内涵、原则、价值,其次从现状出发探讨案例准备已有的成就、出现的问题及其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中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本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自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已经走过快三个年头。关于模块四《哲学与文化》的使用探索也一直在进行,而贯穿其中的“阅读与思考”既是本册教材的亮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以教材中“阅读与思考”栏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如何更好使用本栏目,彰显探究类栏目对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除绪论和结语部分,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阅读与思考”栏目的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材料。丰富多彩、直观形象、主题内容广泛、趣味十足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类插图既是教材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教材插图有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具体思维方式的引导作用,以及丰富课文内容排版和提供情感教育载体的作用。然而,由于师生对插图的忽略、思维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教材中的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在总结前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因素。但是现在的很多高中生不知道何为自尊,言语行为间也体现不出可贵的自尊品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自尊教育的任务。但是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自尊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自尊教育的目的不清晰,资源不充足,效果不明显。基于当前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自尊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四个部分对高中思想政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将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笔者所作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教育,存在一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自身积极性不强、社会宣传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制约了英雄模范人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影响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举措之一。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