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程度直接的制约着我国整个社会保障的体系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养老问题。我国近年来农村逐渐向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方向发展;随着外出务工等人口流动现象的出现,空巢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农村的老人收入受各种条件影响都远低于城市的老人,导致其贫困的发生比率也就远高于城市;此外,随着农村子女要赡养老人的担子逐渐加重,赡养老人的传统观念也就越来越淡薄。在此环境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其而生,它也是广大农民对其迫切需求的反映。为加快我国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逐步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以及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关的精神,我国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试点。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写进该法案。2012年,国务院把“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全面建成一个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大报告中。安徽省积极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亳州市的“三县一区”中的蒙城县为首批试点地区,利辛县为第二批试点地区,涡阳县和谯城区目前也作为第三批试点全面启动。所以,针对亳州试点地区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实证研究意义,本文在该试点推行现状研究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希望能够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本文在结构上可划分为五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主要是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相关阐述。第二部分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础理论概述,主要是相关的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第三部分是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简述,从制度的运行机制和试点探索方面闸述。第四部分在参照亳州地区试点的推行现状等方而,找到目前我国新农保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在上述试点存在问题基础上,确立了完善我国“新农保”试点的宏观和具体工作目标,并提出一些完善试点工作的具体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