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自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对特殊家庭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筛选出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父母患病和去世家庭、留守家庭及家庭经济困难类型的特殊家庭,将这些特殊家庭与正常家庭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进行对照研究,得出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之一,对个体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本论文目的在于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两个方面全面描述特殊家庭儿童的心理状况,为特殊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问卷调查法。本文的基本数据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利用分层整体抽样法抽取辽宁五个城市,再随机抽样法抽取4-9年级学生5746人。调查内容包括儿童青少年的年级、性别、父母婚姻状况、父母身体健康状况、是否留守、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和睦程度、父母文化水平等人口学变量,同时研究儿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结果本文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分为五个因素,根据调查数据,对特殊家庭分为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父母患病及去世家庭、留守家庭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类型。对这些特殊家庭与正常家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特殊家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显著低于正常家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主观幸福感方面,除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类型的特殊家庭儿童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正常家庭的儿童青少年。在性别、家庭和睦程度维度上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结论特殊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性别、家庭和睦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都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主观幸福感、家庭和谐程度、母亲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父亲健康水平、父亲文化水平因素能够预测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和谐程度、父亲文化水平、母亲健康水平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