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网站作为时下最新的网络媒介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际交往工具,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到国内的人人网、微博、微信,无数高校学生都为之风靡。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交网站的积极使用者,社交网站对他们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也得到了学界和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近年来对于如何从受众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社交网站的不同特征及道德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社交网站对大学生道德心理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亟待我们加强和深化。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传播效果层次理论,运用访谈和问卷调研的方法,深入剖析了社交网站对道德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效应及路径。首先,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认同和道德行为的关系模型进行考察;其次,对社交网站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认同及道德行为关系的整体模型进行分析;再次,对个体属性不同而导致的社交网站对道德影响机理的差异进行探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厘清并通过实证验证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认同及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四者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道德认知对道德情感、道德认同有显著影响作用,道德情感、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有显著影响作用,道德情感、道德认同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2、构建了社交网站对道德心理及道德行为的影响效应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了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交网站的有用性对道德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交网站的互动性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认同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交网站的信任性对道德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交网站的娱乐性对道德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3、探究了社交网站对道德的影响机理在个体基本属性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性别和学历差异均会导致社交网站对道德的影响机理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厘清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关键变量的关系,拓展和充实了道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社交网站对道德影响的效应模型,为高校和政府部门充分合理利用社交网站的功能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道德教育提供了路径及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