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过程研究是要揭示看似简单的口译步骤之下复杂的信息加工机制,即探讨包括源语的理解、记忆和语言转换在内的全部认知过程。口译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都对最终的口译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反之,对于信息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节进行研究也会促进对整体过程的理解。研究者在口译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发现,译员在进行交替传译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息缺失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口译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员的自信,甚至会在接下来的口译活动中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基于此,研究者回顾了翻译研究及口译研究中对信息缺失方面的研究,发现以往的研究或者将焦点集中于同声传译、或者是信息缺失的某些具体层面,对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交替传译信息缺失及在缺失产生时如何补偿。
本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一、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的特征是什么?
二、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当信息缺失产生时交替传译译员如何进行信息补偿?
为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为主,问卷调查法、有提示回忆法、半结构访谈法和反思日志为辅的混合研究路径。本研究中参与模拟交替传译实验的实验对象为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前者为5名职业会议口译译员(五年以上会议口译经验),后者为32名有二至三年口译学习经历、口译方向的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5名职业译员均为具备会议口译工作能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活跃译员。学生译员均为翻译专业硕士(MTI)口译专业一年级学生,分别来自国内一所专业外语院校(16名)和一所综合性院校(16名)。
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本实验邀请所有译员(职业、学生)就一篇英语原声讲话进行模拟交替传译,之后对译文进行转写,并比照之前确定的信息评定标准,分析职业译员组与学生译员组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再现程度,以确定两组译员在信息缺失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一、职业译员出现的缺失主要集中在语义信息层面;二、学生译员的信息缺失较为明显地体现在语用层面;三、译员心理焦虑程度与信息缺失成正比。
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取对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辅之以问卷调查法、有提示回忆法。在实验之后由研究者发放调查问卷,邀请所有参加模拟交替传译的学生译员在实验完成之后填写。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译员对自己的口译信息的判断。同时也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信息缺失产生的原因。研究者对第一组参加实验的4名学生译员进行有提示回忆,分析结果数据,总结、揭示产生信息缺失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一、认知结构是信息缺失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二、焦虑状态是造成译员信息缺失的重要原因;三、倒摄干扰会造成信息缺失。
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反思法两种方法。半结构访谈的对象是1名职业译员;反思法的参与对象是学生译员。第一组某外语类院校的10名学生译员在译后撰写自我评价报告,详细分析自己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分析半结构访谈的记录和自评报告,总结两组译员在出现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分别采取何种应对(补偿)策略。最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采集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显示译员在信息缺失出现的情况下采取的补偿措施为:一、有意补偿(或错误补偿);二、资深译员倾向于进行“隐性补偿”;三、口译学习者较多使用“显性补偿”。
本研究以英汉交传为例,借助信息加工过程理论探析交替传译信息缺失和补偿。研究结果揭示了译员在交替传译中产生信息缺失的特征、原因和译员进行补偿的特征。本研究结论可以对口译研究、实践和教学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成为实证方面的参考。
本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一、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的特征是什么?
二、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当信息缺失产生时交替传译译员如何进行信息补偿?
为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为主,问卷调查法、有提示回忆法、半结构访谈法和反思日志为辅的混合研究路径。本研究中参与模拟交替传译实验的实验对象为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前者为5名职业会议口译译员(五年以上会议口译经验),后者为32名有二至三年口译学习经历、口译方向的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5名职业译员均为具备会议口译工作能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活跃译员。学生译员均为翻译专业硕士(MTI)口译专业一年级学生,分别来自国内一所专业外语院校(16名)和一所综合性院校(16名)。
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本实验邀请所有译员(职业、学生)就一篇英语原声讲话进行模拟交替传译,之后对译文进行转写,并比照之前确定的信息评定标准,分析职业译员组与学生译员组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再现程度,以确定两组译员在信息缺失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一、职业译员出现的缺失主要集中在语义信息层面;二、学生译员的信息缺失较为明显地体现在语用层面;三、译员心理焦虑程度与信息缺失成正比。
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取对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辅之以问卷调查法、有提示回忆法。在实验之后由研究者发放调查问卷,邀请所有参加模拟交替传译的学生译员在实验完成之后填写。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译员对自己的口译信息的判断。同时也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信息缺失产生的原因。研究者对第一组参加实验的4名学生译员进行有提示回忆,分析结果数据,总结、揭示产生信息缺失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一、认知结构是信息缺失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二、焦虑状态是造成译员信息缺失的重要原因;三、倒摄干扰会造成信息缺失。
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反思法两种方法。半结构访谈的对象是1名职业译员;反思法的参与对象是学生译员。第一组某外语类院校的10名学生译员在译后撰写自我评价报告,详细分析自己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分析半结构访谈的记录和自评报告,总结两组译员在出现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分别采取何种应对(补偿)策略。最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采集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显示译员在信息缺失出现的情况下采取的补偿措施为:一、有意补偿(或错误补偿);二、资深译员倾向于进行“隐性补偿”;三、口译学习者较多使用“显性补偿”。
本研究以英汉交传为例,借助信息加工过程理论探析交替传译信息缺失和补偿。研究结果揭示了译员在交替传译中产生信息缺失的特征、原因和译员进行补偿的特征。本研究结论可以对口译研究、实践和教学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成为实证方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