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R)是生物体内DNA合成的基本原料,且在多种生物体内发挥作用。它可以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二磷酸酯(d NDPs)的合成,为DNA合成提供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 NTP)前体,同时也可以在核糖核苷酸转化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合成和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已经证实存在人体内的RR酶主要由三种亚基构成,大亚基R1又称为RRM1,小亚基R2又称为RRM2,而p53R2是新发现的另一RR小亚基,又称为RRM2B。目前研究表明,RRM2与肝细胞的自我修复、肝癌细胞的复制繁殖、肝脏内噬肝病毒复制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目前对RRM2与临床研究,尤其是肝病病情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M2)在慢性肝病病情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本实验通过分析慢性肝病患者(主要为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外周血RRM2的数量与其肝功能分期、临床化验结果的相关性,并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预测RRM2在乙肝肝硬化中的诊断效率及肝硬化分期中的评估作用,从而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评估提供一个新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9.08-2020.2月至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肝硬化病例组患者187名,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33名及健康对照组30名。并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将肝硬化组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84例(乙肝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硬化2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103例(乙肝肝硬化50例,酒精性肝硬化30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3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RRM2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组与组之间是否有RR酶亚基的差异性表达,同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及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比较RRM2在乙肝肝硬化中的诊断效率及肝硬化分期中的评估作用,采用z检验比较不同曲线下的AUC,同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与RRM2浓度水平相关的临床检验指标,并拟合相关曲线和方程。研究结果:(1)酒精性肝硬化(900 U/L)、自身免疫性肝硬化(922 U/L)患者血清RRM2水平较乙肝肝硬化(3790 U/L)、慢性乙型肝炎(1804 U/L)患者明显偏低,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489 U/L)血清RRM2水平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同时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RRM2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偏高(P<0.01),且不同分期患者也具有显著性差异(乙肝代偿期vs.乙肝失代偿期2909 vs.4525 U/L,P=0.017)。(2)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RRM2的诊断效率优于层粘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且与III型前胶原蛋白(PIIINP)、IV胶原(CIV)以及MELD评分相仿(RRM2:AUC=0.72,95%CI:0.61-0.83)。而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上,RRM2的诊断效率上与FIB-4相近(AUC 0.68 vs.0.73,P=0.45),且优于APRI(AUC 0.73vs.0.53,P<0.01),而在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上,RRM2都优于APRI以及FIB-4。(3)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RRM2浓度的变量因素,提示HBs Ag(乙肝表面抗原)和HBe Ag(乙肝e抗原)浓度水平与乙肝肝硬化病人RRM2浓度显著相关,随后通过拟合曲线进一步证实了相关性并计算预测方程,而慢乙肝患者病人未得到显著相关性结果。RRM2与乙肝肝硬化、慢乙肝患者HBV-DNA均无显著相关性。(4)高ALT、AST组较正常水平组比较,乙肝组患者RRM2与HBs Ag、HBe Ag、HBV-DNA的相关性(r值)都有所提升(HBs Ag:0.83 vs.0.6;HBe Ag:0.58 vs.0.37;HBV-DNA:0.59 vs.0.30)。结论:血清内RRM2对酒精性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无显著临床评估效能,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及分期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血清浓度与RRM2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而RRM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细胞的破坏程度以及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