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信仰的艺术载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态,与民俗生活紧密相连。民间信仰与民间艺术在村落中以庙宇为依托得以一脉相承并共同构成一个民俗文化生态。河北易县后土庙是依托后土信仰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古庙群,是承载着建筑、造像、装饰等造型艺术以及庙会仪式中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场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后土庙民间艺术与传统后土庙民间艺术相比,出现了宗教性弱化、艺术性消退和商业化严重等庸俗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后土庙建筑空间神圣性的衰弱、神佛造像程式化的打破和仪式化审美特征的消解等方面。后土庙民间艺术是在传统农耕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其存在的社会环境变迁,民间艺术形态也随之改变。论文以后土庙民间艺术的内容、过程、形式等因素的变迁为视角,通过对地方村落背景、信仰实践变迁、经济利益驱使以及民间艺术自身特质的角度来分析后土庙民间艺术的庸俗化现象。后土庙民间艺术的庸俗化是在内外约束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是一种对传统规范性的破坏和对现代社会低俗化需求的迎合。首先,对传统性的破坏主要来自于外在约束力的衰减,传统村落是以血缘、地缘和神缘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但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许多个体开始脱离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从而导致维持民间艺术传统性、规范性的基础结构被打破。其次外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也是加速对传统规范性破坏的原因。然后,民间信仰世俗性大于神圣性、与传统道德疏离的文化特征以及其弥散性的组织结构是导致民间艺术在当代社会对物质利益需求迎合的内在原因。最后,民间艺术低文化门槛的情绪补偿和民间艺术在当代文化适应过程中外在形式对低俗需求的盲目迎合都会造成后土庙民间艺术的庸俗化。后土庙民间艺术的庸俗化发展是内外约束力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是功利主义驱动下的民间艺术发展的现代化状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当代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有时只会看到民间艺术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收益,而对之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估计不足。庸俗化发展导致民间艺术作为区别于生活的艺术性的消解、娱乐性和商业化的凸显导致民间艺术作为道德审美引导的功用弱化和地域艺术文化特征的散失。所以在当代村落寺庙重建的热潮下,要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重建具有村落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