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胃癌的放射治疗进行了研究。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东亚地区是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区域,其中我国每年新发胃癌大约40万例,是全球发病数最高的国家。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国内所有恶性肿瘤排名第二位,然而胃癌患者的治愈率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外科的根治性手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仅依赖手术治疗胃癌,其治疗的失败率较高。胃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这与我国胃癌未进行大规模的筛查,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有关。大多数胃癌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往往不能彻底根治肿瘤。而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可以补充手术治疗的不足,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地位无法忽视。从上世纪末起,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放疗,还是姑息性放疗,放射治疗在胃癌的治疗中都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多项荟萃分析以及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都提示放射治疗的参与,改善了胃癌患者的生存。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放射治疗技术的革新,不仅有效地减轻胃癌放射治疗中的毒副反应,并且进一步延长了胃癌患者的生存率。2001年,里程碑式的INT0116临床试验明确了胃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价值,其后美国接受胃癌术后辅助放疗的比例较前明显上升,而流行病学也提示: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参与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但遗憾的是,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BD)报道提出,截止2005年美国仍有60%的根治性胃癌患者并未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换言之,胃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应行率远低于应用率。美国尚且如此,那么我国的情况如何呢?尽管我国卫生部的胃癌诊疗规范中强调必要的胃癌辅助放疗,然而国内少有开展胃癌的术后辅助放疗。造成此种差距的原因可能与治疗模式转变不适应、接受治疗的医院规模较小、临床专科医师水平、医疗中心治疗条件较差等多种因素有关。当然,任何一种治疗模式的推进及应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胃癌的放射治疗从明确的科学依据提出到广泛应用于临床也需要一个过程,正如放射治疗在乳腺癌和直肠癌中的参与一样,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被广泛采用。乳腺癌从放射治疗的参与,到这种治疗模式被广泛的认可并应用,经历了近40余年。胃癌放射治疗的科学性依据的提出至今仅十余年,显然这种“新”的治疗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还需要一段较为漫长而艰辛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