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位于西北干旱荒漠区的乌海、灵武煤炭矿区为研究区域,以矿区已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的排土(矸)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无人机航拍、样方调查等方法,对研究区排土(矸)场进行立地调查和类型划分,并从工程技术措施稳定性、植被适应性和经济性三方面,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标准,建立一套适用于西北干旱荒漠区乌海、灵武煤炭矿区排土(矸)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的评价体系;最后应用该评价体系对当地排土(矸)场已治理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筛选出当地适用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提出了矿区排土(矸)场共13种立地类型和8种典型技术模式。筛选出14个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标准,构建出乌海、灵武矿区排土(矸)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评价体系。(2)乌海市排土场11(生态植生毯护坡+土袋截排水+土袋挡墙+喷灌)号调查坡面的生态修复效果处于很好级别;8(砖框格骨架护坡+土工布覆盖+滴灌)、2(植物篱护坡+滴灌)、9(直播灌草护坡+滴灌)、1(直播灌草护坡+滴灌)号调查坡面的生态修复效果处于较差级别。生态植被袋护坡+土袋截排水+土袋挡墙+滴灌和生态植生毯护坡+土袋截排水+土袋挡墙+喷灌技术模式适合在乌海地区推广。(3)灵武市排矸场7(直播灌草护坡+喷灌)、9(直播灌草护坡+喷灌)、8(直播灌草护坡+喷灌)号调查坡面的生态修复效果处于较好级别;6(直播灌草护坡+草方格沙障+滴灌)、2(直播灌草护坡+滴灌)、3(直播灌草护坡+滴灌)号调查坡面的生态修复效果处于较差级别。直播灌草护坡+混凝土挡墙+截排水+滴灌技术模式适合在灵武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