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心是最隐私、最深奥及其运行亦特别复杂。若是能够了解人内心的思路,人能够认识自己,那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研究《坛经》心理道路提供一个了解人内心的结构、运行及其外在的语言、行为的关系。从了解内心的本来面目,到实际生活中迷失本性的以我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到明心见性的自我意识确立,最后打破自我局限性,开发佛性潜能回归人性本来面目。《坛经》在般若性空与如来藏清净思想的基础上尊定了《坛经》的心理道路。从心性论着手,确立心性理论基于自性空性、自性清净与自性即佛性的佛性本有及其本觉的关系。《坛经》认为,人性超越二元论的对待性。在二元论的对待性的无生之处去参究及显出清净性之本然。这种本然之性人人皆具有,不待修而得,是反躬自求即当下呈现的,是无善无恶、超越善恶的绝对清净。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众生因为后天烦恼、妄想的习染,而不从内心去培养一种独立的祥和及快乐,反而试着从物质取得快乐。这种观念让众生找错了方向,走错了路。找出迷失本性的原因及其了解烦恼的毒性是本文第二章的重点。我执控制了众生精神上、情绪上、语言上以及生理上所有的行为。它让人的眼识、耳识、意识、知识、思想、语言等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导致心理失调最重要的原因。从此,陷入自我局限的判断与自我重要感,固执于我所见、所想、所为、所说、所悟而起分别心。因而,迷失了本性,活在黑暗里,活在自我局限判断里,陷入幻觉,天天烦恼、时时不顺心、刻刻哭泣难安、甚至寻死以解脱。明心见性,开悟法门是本文第三章的核心。《坛经》认为,一个人的内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舞台被幕布分为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一个人的世俗心,这里的人处于迷惑愚昧的状态;后台是一个人本来清净无污染的自性,也就是佛性。迷与悟之间的距离就是一格幕布的阻碍,一念之差,挑开蒙蔽自性的幕布,回归自性,就能够成佛了。六祖相信,人若是能够揭开自性的般若智,了解一切法的缘合假性,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明悟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那是明心见性,回归本性的开悟方法。《坛经》最后一步是打破自我局限性,开发佛性潜能,达到无我的境界。它在“凡夫即佛”、“即心即佛”的人之价位而实现。其境界也不在西方极乐某一种远处,而是“不离世间觉”的实际生活之行住坐卧之中。那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模式,以般若智,换一种角度,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无我,不是让我们去否定生活的一切,而是要告诉我们不要被物质、现象所迷惑、舍本逐末。智者,不希望永远活在顺境中,而是不管满意、不满意、顺、逆、困难面前都要能从容不迫,一切困难都能拿得下放得起。那才是真正的无我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