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經音義是解釋佛經中字詞音義的訓詁學著作,也是我國傳統古典文獻中一座值得深入發掘的知識寶庫。《慧苑音義》是佛藏中的一部經典文獻,全書兩卷,内容包容甚廣,集《說文》系字書、《爾雅》系辭書、《切韻》系韻書及古代典籍注疏的字詞訓釋於一書,詮釋佛經中需要解釋的字詞,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對當時所用詞語的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且涉及宗教、哲學、語言、文學、藝術、中外交往史等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文獻學、語言學和傳統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尤其是慧苑所釋詞語保存了許多其他典籍不載的活語言現象,大致反映了漢唐語言的實際狀貌,更成為漢語史研究的瑰寶。由於《華嚴經》有四十卷、六十卷、八十卷之分,導致《華嚴音義》版本眾多,本文以《慧苑音義》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參照日本寫卷《玄應音義》卷一收釋的《華嚴音義》等海外材料,採用文獻學與語言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首先窮盡性地逐詞比勘了《慧苑音義》各本的異同以及《華嚴音義》的異同,從而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全面系統地研究《慧苑音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論文共分緒論、版本研究、文字研究、學術價值四章。版本研究部分涉及慧苑生平、《慧苑音義》的成書年代、内容和體例、版本流傳和文本系統。指出:一、《慧苑音義》八十卷各刻本大致可分為高麗藏和磧砂藏兩大系統。二、《玄應音義》六十卷金本與寫卷日本金剛寺本、七寺本很可能源於同一祖本,而《玄應音義》六十卷永樂本與《玄應音義》六十卷金本、六十卷金剛寺本、六十卷七寺本差異較大。三、大治本、金剛寺本《新華嚴經音義》是日本人在慧苑八十卷本《華嚴音義》的基礎上吸收了玄應六十卷本《華嚴音義》而作的音義。文字研究部分,比勘並辨析了《華嚴音義》刻本與寫卷的用字,總結了寫卷用字特點。學術價值部分,對《慧苑音義》所引典籍中的《方言》、《蒼頡篇》作了窮盡性的比勘和輯佚,論述了《慧苑音義》在語言研究、古籍整理研究、辭書學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等方面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