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日两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我国与日本的重点大学大学生参与最多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我国重点大学大学生参与最多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和跑步,日本重点大学大学生参与最多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和棒球;主要活动时间相同,都是在下午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场所不同,我国重点大学大学生主要在校园内部的体育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日本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则多在校内的室内体育馆进行活动,但不局限于校内的运动场地;活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我国重点大学大学生主要以和同学朋友一起活动为主,而日本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主要以参加部活动的形式为主。2.中日两国重点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相似,每周都在2次或2次以上,频率较高。在活动频度上略有不同,中日两国重点大学的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普遍比男生少,日本的高年级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低于低年级生。在持续时间上,两国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体现出同样的规律,女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都没有男生长,高年级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都比低年级生长。3.中日两国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比较感兴趣。对待参加体育活动都体现出同样的的态度:两国重点大学的大学生都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体育运动的功能,但同时他们又都不够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实际安排课余时间的时候,很少会安排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则不尽相同,“增强体质”仍旧是我国重点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首要动机,而日本重点大学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是“兴趣爱好”和“娱乐、消遣”,其次才是“增强体质”。但是,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有向消遣娱乐方面转移的倾向,单纯的为了增强强体质已经不再是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4.中日两国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有着同样的运动习惯,大部分学生都是有参加运动但没有形成习惯,有固定运动习惯的学生比例普遍偏低;我国女生有运动习惯的比例比男生高,高年级有运动习惯的比例比低年级高;日本在高、低年级上与我国相反,日本的低年级生有运动习惯的比例远高于高年级生。5.影响中日两国重点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一样,都是“缺乏场地设施”;次要因素则有很大不同,制约我国重点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中排第二的是“功课太紧”,“无人指导”排第三;制约日本重点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排第二的是“没人做伴”,“没有时间”在影响日本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中排第三。学校体育文化方面两国差距较大,我国重点大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体育精神文化匮乏;日本从中学延续到大学的俱乐部活动模式为日本营造了其特有的学校体育文化。6.体育消费能力方面两国差距较大,我国重点大学大学生现阶段的体育消费能力相对较低,日本重点大学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比我国要高许多,且更多的是花费在劳务消费上;我国重点大学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消费意识转变较小。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一直是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难点,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成立有体育类的社团或俱乐部,但由于组织管理不完善、宣传不力等因素导致其在校园内的影响不广;日本的高校沿用俱乐部活动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既锻炼了学生,有减轻了学校的负担。日本的俱乐部模式比我国领先很多,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