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化液中的锌对镀锌件铬酸盐钝化的影响及铬酸盐钝化液再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sha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酸盐钝化是当前批量热镀锌行业应用最广泛、性价比最高的处理方法之一,但是铬酸盐钝化液具有高致癌性,且其在使用一段时候后,钝化工件表面出现白色粉化物,影响了镀件外观,不得不定期更换钝化液,不但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由于目前无铬钝化技术在批量热镀锌行业的工业应用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寻求有效延长铬酸盐钝化液的使用寿命的方法,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是热镀锌行业密切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初步研究发现出现粉化现象与溶液中的锌离子浓度升高有关,因此本文以铬酸盐钝化液中的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锌对铬酸盐钝化产生的影响及影响机理、铬酸盐钝化液中的锌含量的测定方法、铬酸盐钝化液的再生。用SEM、EDS、XRD、XPS研究了锌对铬酸盐钝化膜形貌及成分的影响;用NSS、EIS、Tafel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锌对铬酸盐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发现,钝化液中锌离子的存在,使铬酸盐钝化膜上形成了较多的颗粒物,锌含量越高膜层表面颗粒物越多。膜层上颗粒物的锌氧比约为1:2。XRD分析发现,钝化液中锌的存在并不改变钝化膜的物质种类,钝化膜主要是以锌、铬化合物组成。XPS分析表明,随着溶液中锌离子含量增加,膜层O含量增加,Zn/Cr原子比上升,表明当铬酸盐钝化液中存在含量较高的Zn时,钝化膜中会形成较多的锌氧化合物。NSS、EIS、Tafel均表明,钝化液中锌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铬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提出了锌对铬酸盐钝化产生影响的机理,认为铬酸盐钝化液中的锌会促进耐蚀性更好的膜层的形成。在空气成膜阶段,溶液中锌离子参与反应生成了颗粒物镶嵌在膜层中,形成致密度有别于内膜层的外膜层。2、开发了一种用EDTA滴定法测定锌含量的方法:用阴离子树脂交换除去钝化液中的Cr(VI),用铬黑T做指示剂,用EDTA二钠滴定锌含量。该滴定方法操作简单、测试成本低、重现性好、滴定终点易于判断,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可用于铬酸盐钝化液中含量在50~1400mg/L的锌的测定。3、通过静态吸附的方法,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铬酸盐钝化液,对交换时间、溶液p H值、树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树脂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树脂能够选择性的吸附除去锌离子,但不会对钝化液中Cr(VI)含量产生影响。红外试验证实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位置为磺酸基团(-SO3H),交换反应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且可下调钝化液p H值。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速度快效率高,对Zn(II)的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规律,具有饱和吸附性,饱和吸附量为85.6 mg/g。树脂的吸附性能和脱附再生性能良好,可实现树脂循环利用。该树脂再生铬酸盐钝化液的最佳p H为3~6。
其他文献
触觉和滑觉检测是机器人实现物体抓取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滑觉检测对实现软抓取尤为重要。该文设计了一种同时具有触觉和滑觉检测的新型触滑觉传感器。触觉检测基于聚偏氟乙烯(
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是信息化社会的客观需要和档案专业融入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思维方式的创新是档案专业应对电子文件管理各种复杂情况和棘手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战略思
<正>统编的各种针灸学教材,在经络理论里都提出一个独立的"十二经别"系统概念,且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理论相并列,如早期的统编高等中医院校《经络学》教材就指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尤其是对于处于人生思想观念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通过探
为了建立既有较高精度又有较快运算速度的压电微动平台迟滞模型,对传统PI迟滞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由于压电微动平台初载曲线前半升程斜率变化较大,而后半升程斜率变化较小,
概括分析了近一二年来国际上铁电学和铁电材料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我国相关研究的一些设想,包括铁电物理学的发展、铁电材料的研究、铁电薄膜、铁电薄膜器件的市场前景分析,以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材必教的内容之一。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怎样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在小学合唱团的训练过程中,又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取得
介绍红花抗肿瘤在临床上的常见应用,指出红花多用于复方配伍使用及适用于肿瘤血瘀证;以及探析了红花抗肿瘤可能的作用机理,指出红花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协同增
介绍了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的定义、目标;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人力资源知识化、生产机械化、农村社会城镇化、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高科技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
幼儿问题行为主要指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利影响,不符合社会期望而不被人们接受,或轻度或重度地偏离于同龄人的正常行为。本文通过对西安市未央区幼儿园幼儿的调查研究,试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