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思政课改革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新型育人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般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素质、创新意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实际上这些“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新型育人理念等要求,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课程,也应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标准,用专业认证的思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教材、主讲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和学校支持为影响因素,测量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情况,分析了教材、主讲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和学校支持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关系,研究了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预测作用和影响程度,并将大学生的个体信息对以上变量的所产生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本文经过分析和讨论,主要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现有《基础课》教材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显著正相关,主讲老师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显著正相关,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显著正相关,教学方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显著正相关,考核形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显著正相关,学校支持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间显著正相关;  2.现有《基础课》教材、主讲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学校支持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影响,有正向预测作用;  3.不同性别、学科的大学生对感受现有《基础课》课程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显著差异。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更好地改革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出7条建议:  第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增加可读性;  第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积极推进SPOC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第四,构思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第五,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评价体系;  第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第七,针对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相互整合是现阶段的新的教学模式.逻辑思维在中小学中培养计算思维上占重要的地位,因为数学中的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都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发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经济危机成了困扰资本主义的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凯恩斯经济学都将经济危机或经济周期作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各自的关于
众所周知,科技对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关注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问题。影响高科技创新人才成
“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命题和新任务,是对前次思想解放的再解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是一段思想解放的历程,每一次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都伴
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群体,是时代气息的晴雨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化的多元融合和网络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