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译汉中过分“欧化”之弊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ndyy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欧化”现象必须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因为在此以前,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从未发生过显著的变化。然而鸦片战争以后,这种近乎“自给自足的系统”却被西方的语言及文化一层层地打破了。因而,汉语的“欧化”不是起因于一种“内在的力量”,而是源自一种“外在的压力”。汉语的“欧化”是两千年来汉语的一大变化,是秦以来所未有过的变化。 “欧化”的成功主要借助近代翻译。翻译是在语言平台上进行的,大量的翻译必然带来对语言的冲击和改造。在中国,翻译对20世纪初白话文的普及和汉语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主要源自直译,直译导致汉语出现仿西方语言的句式。受“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在近代翻译中,直译方法的选择有其深层次的时代——文化背景。而直译与“欧化”正相辅相成。在此条件下,翻译西方作品自然容易“欧化”,大量的新名词、新概念进入汉语之后,大量的“欧化”句法、“欧化”文体现象随之涌入。 本文首先分析了促成汉语“欧化”的语言、历史和社会因素,并由此得出,汉语的“欧化”是不可避免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在“欧化”过程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在汉语的“欧化”过程中,“五四”时期的社会条件为“欧化”的渗透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在这一节里,作者借用以色列学者伊文·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欧化”语言在当时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汉语的“欧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欧化”现象在当代,乃至将来仍会继续,这是由于语言是开放的动态系统这一性质决定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欧化”也有善恶之分。我们不能因为它无可避免就听之任之。目前,在翻译实践中出现了很多过分“欧化”的现象,给汉语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些过分“欧化”的现象包括滥用被动语态,滥用名词,介词的过分“欧化”等等。过分“欧化”的语言是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极大的损害,是对译入语读者的不负责任。 鉴于恶性“欧化”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欧化”的吸收采纳提出恰当合理的标准和要求。这就是在易懂、简洁、必需的原则下,符合汉语的个性和使用习惯,恰当的吸取外语中有益的成分,并将其融入我们的民族语言。翻译过程中要避免过分“欧化”,首先要具备正确的翻译观。针对“欧化”,本文建议译者采取“释意性”的翻译思想。即通过在译入语中选择与原文大致对等的语法形式、句法结构以及习惯表达来传译原文的意义、精神和风格。这样的翻译观一方面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对译入语语言的锤炼,避免对原文采取亦步亦趋的态度;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我们汉语语一言的民族性。这样的翻译思想引导译者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译文是给译入语读者看的,这就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译文的语言必须符合译入语习惯,否则译文会晦涩难懂,让读者有深陷泥泞,举步为艰的感觉。那样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具体翻译操作中应以归化法为主。异化法作为归化法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中职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今后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中职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并不
传统的轮毂图像缺陷检测算法,直接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检测,准确度低是其主要缺点。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汽车轮毂缺陷检测中的缺陷增强与字符去除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原图像进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英语诗歌的翻译在中国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较之古诗英译,其理论研究还稍显不足,许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都源自一般的文学翻译或中
目的分析重症冠心病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
用一对圆盘滚子试件在JP-DB1500型实验机上模拟一对齿轮啮合规律,对渐开线齿轮轮齿表面在干摩擦或润滑不良情况下的质量磨损及线磨损规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5#钢
利用酵母与醋酸菌的共生关系,以酵母发酵滤液为培养基进行木醋杆菌的高纤椰果发酵,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是酵母发酵液的乙醇浓度与滤液培养基的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