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控超材料的电磁波传输及近场分布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结构或者材料,它由亚波长尺寸的单元结构周期排列而成,具备自然界材料所不具备的电磁特性。超材料的频谱响应主要由单元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决定,因此改变超材料单元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磁波远场传输频谱的改变。此外,超材料可以将入射电磁(光)场聚集到一个狭小空间范围内,使得电磁(光)场在近场产生局域场增强效应,并且在谐振频率处强度达到最大。  本论文研究了可控超材料的结构、电磁波远场传输特性和近场局域场增强现象。超材料的单元结构为外场可调控功能介质-金属图形的混合结构,通过外场激励改变功能介质的性质实现对超材料单元结构参数的调控,进而达到对混合超材料的远场传输频谱、近场强度与分布调控的目的,由于调控介质的尺寸限制仅在微波段或太赫兹波段验证了器件的调控特性。具体研究内容与发现如下:  1.模拟电磁感应透明的微波、太赫兹波超材料。(1)设计了嵌套开口谐振环结构,利用内开口环与外开口环谐振模式的相干相消,模拟了电磁感应透明现象,该结构在在微波波段具有偏振非敏感和高 Q值的特点。(2)将 PIN二极管与金属短线阵列集成,利用偏置电压改变 PIN二极管的开关状态来控制金属短线之间模式的耦合效率,在微波波段实现了电磁感应透明现象的高速连续电调控,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调制深度(80%以上)和较快的开关响应(10-9 s);另外,(3)二氧化钒(VO2)在外场激励下会发生金属绝缘相变(MIT),采用 VO2作为调控介质与金属短线结构组合成为混合超材料,通过温度激发VO2的相变改变金属短线结构之间模式的耦合效率,在太赫兹波段验证了电磁感应透明现象的温度调控。  2.太赫兹波超材料可开关吸收器。传统的超材料吸收器为金属薄膜-介质-谐振单元三层结构,用VO2薄膜替换吸收器结构的底层金属薄膜,利用VO2的MIT相变改变吸收器介质层上下两层结构之间的谐振特性,进而实现对超材料吸收器的开关控制。VO2相变前后吸收器的开关比可以达到98.3%;同时,十字结构的谐振单元使器件具备偏振非敏感和大角度入射的特性。  3.太赫兹波超材料器及其远场传输频谱、近场分布调控。超材料金属谐振单元为开口谐振环、条状VO2被置于开口谐振环的开口边缘,VO2的MIT相变可以改变开口谐振环的等效电容,根据LC谐振计算公式,超材料的谐振频率随着电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条状VO2和开口谐振环构成的混合超材料具备双带调制功能。在近场研究方面,局域场增强效应发生在开口谐振环开口附近,VO2的MIT相变可以对局域电场的强度和空间尺度实现调控;同时这种设计也大大降低了增强的局域电场击穿功能材料的风险,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船舶压载吃水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参数,但是船舶压载吃水的计算在港口工程中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现行的港工船型资料及相关规范中给出了船舶满载吃水的参考
这种隐身衣把人包得严严实实的,它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很多透明的小摄像头,每平方毫米有好几个;第二层是一 This kind of invisibility clothing packs people tightly. It is
随着住宿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变新,在我国除了该产业主体的星级酒店以外还涌现很多类型的住宿形式,诸如农家乐、民宿、酒店公寓等,这些新型住宿形式虽然不是住宿产业的主体,但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了中国文创产品的发展,近年来,文创在中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折射出了人们对于文化元素的热爱和生活
无砟轨道结构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耐久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为世界各国高速铁路所接受。我国高速铁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无砟轨道系统
船舶日益大型化,港内水域操纵严重受限,使用以全回转拖轮为代表的港作拖轮协助大船靠离泊对于保障港口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全任务交互式拖轮模拟器能够更好地进行驾驶员、引航
光学相关器能够实现目标的快速探测识别与跟踪。本文在分析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基本原理与装置特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将图像增强技术应用到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中。边
随着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光调制器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光学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之一,而由于铌酸锂晶体自身的限制,近年来研究的脚步已经放慢,而新兴的有机高分
摘要:高速铁路的高平顺性对路基、地基的总沉降、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量都有严格限制。传统设计方案一般将路基方案改为桥梁结构,以桥代路。相比而言,桥梁结构造价较高,且横向
随着船舶高速化、大型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关于船舶航迹跟踪控制的方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对船舶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解决欠驱动水面船舶系统内部和外界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