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多用户间的协作,共享彼此的资源,从而获得一定的空间分集增益,提高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协作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蜂窝移动通信网中,还可以应用于传感器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等多种场合,因此成为近年来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基于编码的协作通信技术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以移动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为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Alamouti空时编码的放大转发协作传输协议。首先,推导了瑞利衰落信道下M-PSK(M-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时该系统的误符号率及高信噪比区域的渐进表达式。该方案能获得阶数为4的分集增益,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其次,推导了信源与中继的最佳功率分配闭式表达式,使系统总功率不变时系统的误符号率最小。研究了基于数字喷泉码的单中继协作传输技术,提出了两种编码方法。针对中继协作传输的计算复杂度和传输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数字喷泉码——DLT码(Decomposed Luby Transform codes, DLT),设计了DLT码的两层编码度分布函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DLT码的协作通信传输协议。与现有的无码率传输相比,该方案在各链路的丢包率较大时能有效减少中继节点的复杂度和系统传输延迟。针对误符号率的差错平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规则变量节点度LT码编码方法,该方法省去了现有方法中对变量节点度值表的排序、查找和更新过程,降低了编码复杂度,并利用对度分布的修正改善了解码瀑布区域,最后将该编码方法应用到单中继协作通信系统,并对误符号率进行了分析。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能节省系统编解码时间,在有效降低误符号率差错平台的同时,减少了译码所需信源平均传输次数。为了提高多中继无码率传输的频谱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和中继选择的多中继无码率协作传输协议。该方法先建立成功译码的中继集合,利用中继选择策略选择最佳中继参与协作,与此同时源节点发送当前消息块与下一个数据块的网络编码信息,即可同时获得分集增益和网络编码增益。此外,将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等效成相应的删除信道,推导了目的端译码需要的数据包数的概率质量函数和译码所需的平均传输次数,并讨论了中继集合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现有的多中继无码率传输方案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减少系统平均传输次数,从而提高系统传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