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部编本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415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改革一直致力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作为以言语训练形式为主的口语交际课,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促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口语交际教学想要顺利进行,当务之急应明确好“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的问题。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静态化、抽象化、模糊化、内隐化等问题。口语交际教学是以“言语”训练为核心的教学,这与语文核心素养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核心的素养培育本质不谋而合。基于这样的联系,本文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研究对象,从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四大维度出发,分析部编本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在确定上产生的问题及原因。而后,结合语言学和交际学的相关理论,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层面提出部编本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策略。本文将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和部编本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进行概述,找寻到二者互为媒介的紧密关联,论述了该研究对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素养培育任务、优化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思路以及增加学生交际素养的宽度和深度等方面的意义。第二部分首先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设置的口语交际专题板块进行了交际内容的分主题式呈现,其次选取典型主题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情况。通过访谈和分析,发现当前教师在确定部编本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上,存在交际语言教学内容确定的静态化、交际思维教学内容确定的抽象化、交际审美教学内容确定的模糊化和交际文化教学内容确定的内隐化等问题。最后,结合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素养维度进行分析和求因。第三部分以语文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为导向,以语言学和交际学理论为补充,提出部编本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策略。第四部分在之前论述的基础上,利用具体策略,分别选取两类典型的口语交际主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举例,力图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和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确定思路,力争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有效的范式。
其他文献
焦竑作为晚明时期的重要学者,近年来颇受学界关注。学者们围绕焦竑生平著述、学术思想、文学及史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然作为晚明“北面人宗”的焦竑的经学成就长期以来被遮蔽于世,近代学界鲜有关注者。基于此,本论文以焦氏四书学为研究对象。焦竑四书学的研究,对厘清其经学体系构建,还原焦竑作为经学家的历史面貌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基于焦竑在晚明学术转向中的特殊位置及四书在明代的儒学中心地位,借由焦竑四书学
学位
文言动词是文言实词中非常重要的词类,在初中文言文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文言动词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古今差异大、词类活用多等方面;二是中考试卷中文言文字词解释部分动词占比较大;三是有的文言动词是文章的“字眼”,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曹刿论战》中的“论”。因此,选择文言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价值。根据一线的文言词汇教学现状可知,教师不重视文言词汇的系统教学,学生学习文言词汇缺乏理论
学位
“过程写作”作为欧美写作课程与教学的主流理论,在引入我国时主要应用在英语写作领域,在语文写作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的写作教学受传统“文章写作”和“成果写作”的影响,偏重对写作成果进行剖析和评价,对写前和写作过程的关注不够。认知过程写作汲取了认知心理学和过程写作理论的优点,揭示了“写前计划”“写中转译”“写后回顾”的动态思维过程。为了突破写作教学的困境,回应新课标对写作过程指导的关
学位
回忆性散文在初中占有较大比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对象。但是就研究现状来看:部分教师或忽视“二我”的问题,将回忆性散文等同于纪实性散文;或在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上无法辨别其主体是“叙述者我”还是“人物我”,以至于在解读中对文本进行简单化解释或单一化理解;或已经关注到了回忆性散文中存在两个“我”,并且对他们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但是在解读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探讨“二我”产生的文学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将从
学位
自“名著导读”进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以来,关于“名著导读”教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2017年教育部发行的统编本(以下简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对“名著导读”板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名著篇目的变化十分引人关注。与200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名著导读”板块推荐的古代小说篇目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名著导读”板块推荐的古代小说篇目增幅最大。而与其他类的作品相比,古代小说本身的阅读难度较大。但
学位
心肌纤维化(Cardiac Fibrosis,CF)是心室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过程的共同病理结果。其主要特征是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心脏间质中堆积。这些病理改变使得心脏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从而导致心脏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心律失常、心衰等各种心脏疾病。阻止CF的发生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然而,
学位
刘勰《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虑深”的伟大著作,《知音》是其中唯一一篇以读者角度进行论述的专论,也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论,它首开鉴赏理论研究的先河。刘勰《文心雕龙》的批评鉴赏论给当下语文教学诸多启示,具体表现在:“披文入情”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与《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结合的“六观”说(可分为体制和辞采两大部分),给出了批评鉴赏的具体方法;而“博观”又对批评主体提出了要求
学位
中国新诗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文学史上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在形式、内容、手法上较古典诗歌来说更加丰富、自由、灵活,它是构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的学习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选题内容为读者审美观念的塑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艺术手法为读者的审美感知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留白性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空间进行审美创造。然而长久以来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新诗教学在语文课堂上逐渐被边缘化,这不但反映了
学位
1930年1月创刊于上海的《中学生》杂志,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考察其发展历程发现,1930年至“七七事变”期间,是该杂志发展最为稳定的阶段,也是叶圣陶和夏丏尊教育理念体现最为鲜明的时段。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杂志比较集中地展示了符合青少年作文的写作理念。叶圣陶和夏丏尊作为该杂志的主编,不仅在该杂志上刊登了像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巴金等许多优秀作家的文章,还将自己的写作理念融入其中,以供中
学位
文化性意象是客观物象、主观情感和中国文化三者结合的产物。因为中国的文学作品通常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意趣,所以“意”不宜简单直白地抒发出来,转而借由客观物象来表情达意、言明心志。因此,以“文化性意象”为切入口,通过想象、鉴赏、解读文本中的文化性意象有利于把握文本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文化性意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也广泛存在于散文这一文体中。选入教材里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情韵悠长的经典,在审美教育和文化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