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直接投资已取代国际贸易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从近些年的理论进展与发展实践来看,逐渐接受和证实了产业集聚正在取代传统因素成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因素。因此,本文拟从产业集聚视角来重新审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试图探讨以下问题:第一,开放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集聚形成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是什么?第二,在产业集聚视角下国际直接投资以何样的方式和途径对东道国产业发展产生影响?第三,国际直接投资及其集聚经济效应是否一定带来增长与发展差距的扩大,如若不然,是否存在促成产业间平衡发展与收入差距收敛的路径和机制,这一路径和机制又是什么?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从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入手并引出外商直接投资在当中的作用,在分工与专业化视角下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动态演化;同时构建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接着,论文将研究推进到具体的农业产业,在产业集聚视角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重新审视,并与非集聚经济环境下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产业集聚条件下,外资对农业的影响将通过制度层面的作用使外资的积极效应放大,消极效应减低。与此同时,在产业集聚环境下存在自发力量驱使制度不断的得到创新。然后,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论文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运用统计和实证分析方法,并以我国农业集聚、农业FDI等事实数据为基础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首次在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框架下探讨产业集聚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互动关系,并将之运用于具体的农业产业问题研究;同时,从制度层面构建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成长与发展影响的内生机制。第二,从产业集聚与国际资本流动的互动关系中,研究二者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城乡差距收敛和产业均衡增长的实现提供可行的路径。第三,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提出我国农业高效、高质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尤其强调了制度层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