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路花雨》于1979年出现在我国的艺术舞台之上。它的出现,犹如一股清风,为低迷的舞剧创作吹散了阴霾,带来了中国舞剧发展的新动力。《丝路花雨》创作题材的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以唐朝的丝绸之路为故事发生背景,展现了老画工神笔张、歌妓英娘等光辉的艺术形象。《丝路花雨》的创作过程极其艰苦,舞剧编创者们坚守在大漠深处,对敦煌的几千尊佛像、几万平方米的壁画进行了艺术采风,创作出新的舞蹈语言和表现形式,给这些肃静的雕像赋予了生命的律动,展现了敦煌莫高窟神秘的艺术魅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丝路花雨》作为敦煌艺术再现的经典之作,其创作与演出的历程,促进了一个全新的古典舞流派——敦煌舞的诞生。敦煌舞流派的创始人——高金荣教授从舞剧的创意阶段开始,就参与了《丝路花雨》全剧的排演工作。从这部舞剧当中,高金荣看到了将敦煌壁画静态舞蹈造型转化为动态舞姿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丝路花语》的排演过程中,高金荣进行了关于后来敦煌舞流派的初步艺术实践,为这一古典舞分支流派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丝路花雨》,就不会有今天的敦煌舞流派。而《丝路花雨》中被誉为得敦煌壁画之神髓的“反弹琵琶”舞,无疑也是敦煌舞流派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故而,笔者认为,结合敦煌舞流派的审美理想,从元素运用以及舞姿造型的角度来分析古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美学意蕴,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开展。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是对于《丝路花雨》创作背景分析及对剧情的全面介绍;第三部分将结合敦煌壁画舞姿造型及敦煌舞流派的审美理想,来解读《丝路花雨》的艺术创作特征;第四部分是对《丝路花雨》的民族特色及审美内涵的论述;第五部分是对《丝路花雨》的艺术价值体现的讨论,从历史画卷的展示、特殊时期的时代意义、塑造了新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三方面展开;第六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