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红色毛癣菌感染短毛种豚鼠并建立动物模型;再用蒙药朱如拉、线叶菊膏剂对动物模型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观察蒙药作用于模型动物体表后其体内IL-12、INF-γ两种免疫因子的浓度变化,以此来探讨抑真菌蒙药对皮肤癣菌模型动物外周血中的免疫因子IL-12和INF-γ的调节作用,以及免疫因子IL-12和INF-γ对豚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宿主的天然免疫状况与真菌致病易感性的关系以及获得性免疫在抗皮肤癣菌免疫中所起的作用。为蒙药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实验依据,验证朱如拉、线叶菊可以从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方面入手来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蒙药服务于临床,并为其提供进入临床的理论基础。 方法:首先使豚鼠表皮感染红色毛癣菌,诱导生成动物模型。在动物模型建立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朱如拉线叶菊混合外用膏剂,观察皮损形态及治愈率,在豚鼠表皮真菌病治疗好转时对4组治疗组(分别外用蒙药朱如拉、线叶菊、朱如拉线叶菊混合物、酮康唑治疗的豚鼠),1组空白对照组(正常豚鼠),1组阴性对照组(感染真菌未予以治疗的豚鼠)共6组实验动物进行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因子IFN-γ和IL-12的水平。 结果:当豚鼠表皮感染红色毛癣菌后,其血清IL-12浓度由122.4271±13.301下降为68.4879±7.208,IFN-γ浓度由266.3736±37.2107下降至166.6893±15.6275,后给予感染的豚鼠药物治疗后,C组(酮康唑治疗组)、D1组(朱如拉治疗组)、D2组(线叶菊治疗组)、D3组(朱如拉线叶菊混合治疗组)血清IL-12,INF-γ表达均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5)。与感染未治疗的B组相比较,各组在治疗前后其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各组治疗组经过对豚鼠的抗真菌治疗后,豚鼠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在感染时低下,经治疗后的提高。其中C组(酮康唑治疗组)与D3组(朱如拉线叶菊混合治疗组)的免疫指标上升明显,从一定程度上证明蒙药朱如拉醇提物、线叶菊水提物、朱如拉与线叶菊混合物、酮康唑在治疗感染的豚鼠过程中不仅使其表皮皮损逐渐愈合,同时调节豚鼠机体的免疫力来抵抗真菌感染。 结论:1.动物模型感染红色毛癣菌后其机体IL-12、INF-γ的表达会显著下降;2.分别给予皮肤癣菌动物模型蒙药朱如拉、线叶菊及朱如拉线叶菊混合物治疗后其IL-12、INF-γ的表达上升;3.蒙药朱如拉、线叶菊可通过调节机体自身的免疫来提高机体抵御真菌感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