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五岭南北文化交融的节点,有着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多样的族群构成。它以奇美的山水景致与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在自然与社会共同作用下,当地乡村与山水相融、族群杂居,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质的聚居环境。随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拓展,桂林乡村也成为外来游客关注及本地居住环境提升的焦点。基于整体、动态的研究视角,本文针对桂林地区环境的特殊性,以建筑为主的聚落环境、田园为主的生产环境、山水为主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的乡村实体环境形态分析与演进研究,挖掘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形态变化的内在规律与成因,剖析当代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形态转变动向,明确桂林乡村实体环境的地域特质与价值,推进桂林地区乡村地域建筑及其环境的建设发展。首先,结合形态学、类型学以及文化地理学,对于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的形态现状进行多尺度的全景描绘。通过对桂林乡村聚居的规模、村庄布点、村庄内部格局、村庄环境要素进行四个空间层次的形态分析,明确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在空间层次上的建构关系以及现状形态特征。其次,将乡村实体环境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研究对象,结合历史研究对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的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针对现状形态的四个空间层次,在历史过程中反映出的乡村范围的变化、村庄布点的发展、村庄内部基本结构的形成过程、村庄要素的形态变动做出分析,清晰出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形态变化的历史轨迹以及特点。然后,在形态的现状及历史演变的分析基础上,针对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变化背后的成因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剖析。结合时间样本的具体研究,深入了解影响因素对乡村实体环境的作用过程,探寻桂林地区乡村建设中的应对逻辑与调整路径。其中,第四章,结合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演进过程做出分析。第五章,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当代演进展开讨论。最后,基于上述章节,对“乡村实体环境形态”与“乡村实体环境的演进”进行综合,总结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的地域特色与价值。以“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演进”与“改革开放后的当代演进”进行比对,对于桂林乡村实体环境的价值转变、发展趋向做出讨论,提出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的发展建议。通过史料分析与实地考察调研,本文回答了有关桂林地区乡村形态及实体环境演进的基本问题,认为尊崇自然环境的主导地位,强调自卫自强的内部功能建设,建筑形式上的质朴杂合,是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的形态演变特点;以生存为基础、以生产为拓展、以杂居共建、风景营造为精进是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的演进路径;立足本地乡村社区,基于自然山水进行整体风貌管理、基于本地资源进行营建拓展,是桂林地区乡村实体环境地域特质的精髓,亦是推进乡村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