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整治效果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增长,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在此背景下,农地非农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农用地或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尽管我国出台了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保量却难以保质,新增耕地质量普遍较低、利用效率不高。如何既能维护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又能为城市化提供充裕的空间呢?土地整治正是补充耕地、改善土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以便释放更多土地利用空间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近十年来土地整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的区域差异测算方法对我国省域层面土地整治效果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测算;再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耕地保障和粮食安全”、“乡村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生活宽裕与乡风文明”四个维度构建了土地整治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TOPSIS评价法对我国土地整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最后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究了我国省域土地整治效果的空间关联性,并建立合适的空间面板模型对影响土地整治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我国土地整治的效果较为显著,但已进入瓶颈期;(2)我国土地整治效果的区域差异波动频繁,整体呈现缩小的态势;(3)2008年和2012年的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水平处于良好的增长阶段;(4)从各等级数量的统计情况来看,各省绩效水平呈现“头轻脚重”的结构特征;(5)我国土地整治效果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地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末人均住房面积和土地整治项目密度等四项指标正向显著,人均耕地面积对土地整治的效果具有显著的负向显著。最后,本文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如何完善我国土地整治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土地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必备的资源条件,更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影响因子。随着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加速和利用强度加大,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日益突出,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迅速与土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专业组织,与其相关财政资金可直接投入符合要求的合作社
农产品作为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消耗品,不仅生产种植具有季节性、供应需求具有复杂性、储运流通具有区域性、零售消费具有分散性,而且其供应链上成员多而复杂,合作稳定性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218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对象,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
农业产业化作为21世纪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目标,能够提高我国农业领域的比较收益,更是作为一项推动力促进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央于2004至2015年再次连续发布的12个“中
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草原畜牧业经营方面的重要载体,在创新牧区畜牧业经营体制,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和促进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链接政府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全面总结期,又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科技图书编撰出版活动异常活跃,呈现出与以往时期不同的格局和面貌,其成就也达到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成份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日趋复杂,有害成份也日渐增多,垃圾问题已成为社会公害严重,影响着人们
粮食作为一种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商品,对国家整体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的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对粮食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作为百家之基的粮食价格,了解它的形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具有地缘优势的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及情景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