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适应征和禁忌征及当前进展下所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1月所进行的17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0个节段)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观察,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范围39—56岁,平均年龄42.9岁。行单一节段椎间盘置换14例,一期行双节段置换3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片、颈椎动力位片和MRI检查,所有患者根据术前、术后出院时、术后3月临床症状进行颈部功能评分和JOA评分,并进行Odom评级以评价手术治疗早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术前NDI评分为23.4土5.87,术后出院时降至18.5土3.89,术后3月时为16.5土3.67。本组17例患者术前JOA评分7.9土2.08,术后出院时12.1土1.84,术后3月时13.3土1.57。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按Odom标准评级:17位患者中12例疗效极好,4例疗效良好,1例疗效一般,优良率为94.1%。经术后3个月的早期随诊,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程度的改善,无改善情况未出现,无病例出现置换假体松动、移位、脱落,手术置换节段活动良好。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减压效果比较彻底,患者满意率较高,且不影响置换节段活动度,有利于维持全颈椎序列的稳定性,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研究羊膜软组织填充材料对神经卡压松解术后的作用及影响。通过观察相应的指标,判断该材料能否有效预防卡压段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及
目的:对比不同的自体神经移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在周围混合神经缺损再生中的差别。试验方法: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胫神经损伤缺损模型,取36只sd大鼠分三组每组12只,分别切除
目的: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系指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并且发病率也在逐年上
首先,对绿色生态空间及其二级指标绿色生态空间国土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进行定义;其次,利用最新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区)的绿色生态空间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排名,开展绝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缓解,也为短暂急需用钱的个体提供了便利的借款渠道。虽然P
目的研究PKC-a在重组血管抑素(Recombinant Human Angiostatin, rh-AS)(K1-3)影响兔耳皮肤创面愈合和血管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兔耳腹侧皮肤创面愈合模型。创面分别给予PBS
目的:比较颈椎单节段减压椎间融合术保留终板与否在融合节段高度变化、曲度改善、椎间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保留与未保留终板的单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目的:比较内镜下金属支架和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解决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32例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1910年William Mayo在切除显著肿大淤血的脾脏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1929年William Mayo研究发现脾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光杖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内插管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简单有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发症较少的气管插管方法,并评价改良光杖引导经口气管内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