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和情绪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永恒主题。从1995年Roediger和McDermott在Deese(1965)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DRM词表研究错误记忆开始,这一范式已成为实验室下研究错误记忆使用最广泛的范式。前人很多研究采用预警提示的方法试图减少错误记忆的产生,然而研究者们对此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综合大量研究发现,预警能否减少错误记忆可能主要受到被试对关键诱饵的主观体验、无意识的激活扩散过程、预警指导语所强调的信息和呈现的位置以及鼓励被试所用的策略的影响。DRM范式只展现出人类错误记忆现象的其中一种类型,有研究表明心境对人类记忆也有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上。国外已有研究者发现抑郁症患者对负性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正性和中性词,这暗示我们错误记忆和情绪之间可能有某种微妙联系,这种联系更具体的表现则是当被试处于某种心境状态时会错误再认更多与该心境具有一致情绪效价的词语,本研究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现象。然而,这种现象仅在特殊人群里存在吗?外显的预警提示是否能减少它呢?本研究通过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考察以上两个问题。由于研究一和研究二都将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发被试情绪然后利用具有情绪效价的DRM词表考察正常被试的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现象,因此需要在正式实验前编制足够量的情绪DRM词表。词表的编制过程与经典DRM词表相同,并针对汉语双字词的特点尽量控制多个额外变量的影响,实验证明所编词表对错误记忆的研究是有效和可靠的。利用该词表,研究一发现:(1)正性关键诱饵在正性心境状态下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负性和中性心境下的错误再认率,负性关键诱饵在负性心境下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正性和中性心境下的错误再认率;而中性关键诱饵在各心境状态下的错误再认率无显著差异。(2)在正性心境下对正性关键诱饵的“记得”判断显著多于负性和中性关键诱饵;在负性心境下对负性关键诱饵的“记得”判断显著多于正性和中性关键诱饵;中性关键诱饵则未表现出在中性心境下更多的“记得”判断。研究二与研究一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有预警提示的条件下被试仍然表现出了显著的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现象:外显的预警提示不仅没有减少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的产生反而增加了被试错误记忆心境一致性关键诱饵的可能性,使其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率接近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率。综合研究一和研究二本研究得到:(1)正常被试在处于正性和负性心境状态下时存在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现象;(2)外显的预警提示不能有效降低部分由无意识产生的错误记忆和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3)心境对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的产生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它激活情感结点从而激活相应效价的关键诱饵;另一方面心境增强了被试对关键诱饵判断为“记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