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贤孝也叫瞎弦,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青海两省的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其表演者以汉民族的盲艺人为主,使用的乐器主要是三弦、四胡,大多都是单人表演,或两人、多人表演,多人表演时会加入碰钟、木鱼等小型打击乐器以渲染气氛。由于这种说唱艺术的内容大多是以歌颂贤德忠义之士,并劝人向善,谨守贤良、孝道,所以得名为贤孝。贤孝的产生可以追溯至明代。按照地域分布特征,贤孝可以分为西宁贤孝和甘肃贤孝。甘肃贤孝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肃河西地区。分布在临夏州的贤孝叫河州贤孝,分布在甘肃河西地区的贤孝主要有凉州贤孝和本文的研究对象永昌贤孝。本文首先对永昌县地域概况和方言特征进行概述,并以此对永昌贤孝的传统曲目和永昌贤孝的音乐特征进行了分析,涉及的主要问题有永昌贤孝的曲牌特征、唱词特征、曲调特征、演唱特点和传承等方面,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贤孝曲目《烙碗记》进行个案分析,以说明其在永昌贤孝中的典型意义。本文主要使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和后期案头记谱、音乐分析为主,并将田野采风、文献研读、音乐文本分析和文化阐释等手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