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又叫做玉米箭杆虫,钻心虫,20世界90年代是黑龙江省玉米上的偶发性害虫,为害较轻,到2005年以后,为害逐年加重,特别是近年来连年大发生,为害日益严重,造成玉米大幅减产,降低农民收入。由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的局限性,玉米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进一步加重了玉米螟的为害,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筛选出黑龙江寄生玉米螟的优势赤眼蜂,从田间采集被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分离鉴定种类,实验室内选出寄生率较高的蜂种,赤眼蜂成虫田间存活时间,田间防效实验对比,再结合赤眼蜂工厂化生产的实际情况,从防治效果,生产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黑龙江寄生玉米螟的优势蜂种,为黑龙江省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解决了玉米螟防治难的难题,也解决了农民近几年的一大心病。赤眼蜂(Trichogramma)的采集,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市、巴彦县,齐齐哈尔龙江县、碾子山区,佳木斯桦川县、牡丹江林口县、七台河虎林市、双鸭山宝清县、鹤岗萝北县采集到的玉米螟卵块,自然寄生率为7.2%、4.7%、12.5%、7.6%、10.0%、3.6%、8.2%,鉴定出有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euproclidis (Girault))、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说明自然界中,能够寄生玉米螟卵的赤眼蜂种类有很多,但总体寄生率偏低。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暗黑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卵块寄生率分别为1.20%、46.0%、72.4%、8.60%、82.1%、6.90%,卵粒寄生率为2.0%、39.5、55.7%、6.8%、59.3%、5.1%,筛选出寄生率较高的蜂种: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三种。自然条件下三种赤眼蜂成虫的存活时间,松毛虫赤眼蜂的平均存活数为第一天80.6头,第二天93.8头,第三天64.6头,第四天22.2头,第五天0.6头,玉米螟赤眼蜂的平均存活数为第一天83.8头,第二天94.6,第三天21.4头,第四天6.6头,第五天0.2头,螟黄赤眼蜂的平均存活数第一天83.4头,第二天93.2头,第三天32.6头,第四天10.8头,第五天1.0头。比较发现,三种种类的赤眼蜂在羽化出蜂后,成虫前2天的存活数量高,第三天开始,存活数量下降,其中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存活数量下降明显。不同种类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8.47%、83.80%、49.67%,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7.27%、9.49%、4.64%。综合分析看,筛选出黑龙江省优势寄生玉米螟的蜂种: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从平均存活数量看,松毛虫赤眼蜂高于玉米螟赤眼蜂,从经济角度分析,我省松毛虫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初具规模,利用柞蚕卵繁育,生产成本低(2元/亩),繁蜂效率高,而玉米螟赤眼蜂的繁育利用米蛾卵,生产成本高(3.0元/亩),繁蜂效率、寄生率低,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成本和防效,建议选用松毛虫赤眼蜂,投入产出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