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氯吡啶酸是一种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的选择性除草剂。它可有效防除油菜、甜菜、亚麻、草莓和葱属等其它作物田中的蓟类、菊科、豆科、茄科和伞型科等杂草。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二氯吡啶酸在土壤、油菜植株和油菜籽粒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测定了毕克草Ⅱ(30%二氯吡啶酸水剂)在油菜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并对在500W中压汞灯照射下二氯吡啶酸的光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品采用浓度为2%的Ca(OH)2溶液作为提取剂进行提取,调节pH值2—3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植株和籽粒的萃取液减压浓缩后过硅胶柱净化。柱净化时先用乙酸乙酯淋洗,再用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液进一步淋洗以除去杂质和色素,最后将接收液浓缩定容。采用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配VWD检测器、DIAMONSIL—C18反相色谱柱(20cm×4.6mm)、甲醇:25 mol L-1磷酸盐缓冲溶液(5:95)为流动相进行分析。本试验采用添加法测定回收率,添加浓度分别为0.05 mg kg-1、0.50 mg kg-1和1.00 mg kg-1,平均回收率在80.90%—99.11%之间,变异系数在1.15%—8.5%之间。回收率均大于80%,符合残留分析要求。样品的最小检出量为0.2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 mg kg-1。通过2005、2006年在吉林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的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毕克草Ⅱ在油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其在土壤和油菜植株上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C=C0e-kt。在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是:2005年,C=0.4502e-0.084t、半衰期为3.2d;2006年,C=0.3878e-0.104t、半衰期为3.5d。在油菜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是:2005年,C=6.61e-0.1026t、半衰期为2.7d;2006年,C=12.634e-0.1203t、半衰期为1.5d。毕克草Ⅱ在两年收获期的土壤、油菜植株和油菜籽粒中均未检出。实验结果表明,毕克草Ⅱ属于降解较快的一种除草剂,在油菜植株中的降解速度较快,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则相对较慢。在二氯吡啶酸的光降解实验中,应用500W的中压汞灯并选取了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二氯吡啶酸在同一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光降解实验,另外还分析了在强紫外灯照射下土壤中二氯吡啶酸的降解动态。经进样分析后得到结论:低浓度的二氯吡啶酸比高浓度的二氯吡啶酸降解速率快;高pH值环境下的二氯吡啶酸比在低pH值环境下的二氯吡啶酸降解速率快;在500瓦中压汞灯照射下的土壤中二氯吡啶酸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4.6031e-0.1418t,半衰期为4-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