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下的党家村——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思想、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西方。早在15世纪的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对历史性建筑和重要文物的保护。到20世纪60年代,保护范围逐渐从建筑文物单体扩展为到城镇、乡村聚落和历史环境,历史文化村镇因此受到关注和保护。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明确提出历史地区属于城市和乡村环境中形成的人类聚落,其范围包括历史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传统村落以及古迹群。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较晚,涉及到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逐渐受到学术界重视,相关研究多以“古镇”、“古村落”、“传统村落”的概念出现。由于地域自然和文化的差异以及技术、经济原因,我国目前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存在许多不同于西方之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定性分析和经验为主的偏于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富有经验的规划师对保护对象进行定性的把握,通过把握保护对象的主要特点和现实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实践效果来看,此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保护问题和矛盾,但主观经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推导的结论缺乏科学量化的过程;同时,静态的规划缺乏应对变化的弹性机制和规划的过程性,缺乏长期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和调整能力。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内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信息技术与规划保护工作相融合的不断深化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工作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为规划思想和方法的发展开辟出一片崭新的视野。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数据库系统的构建框架的探讨,以陕西韩城的党家村为例,希望探索一套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方法对传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进行改造。为规划保护对象建立数据库,不仅是将对象信息数据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库框架的建立,实现一种面向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管理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传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优点和不足,探索出适用于保护规划决策和制定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一套集数据的收集、录入、组织、储存、管理和应用于一身的保护规划数据库系统框架,为提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科学性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最后,笔者以党家村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了党家村保护规划数据库的构建模式,并通过实例说明党家村保护规划数据库的应用方法,探讨数据库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中的优势。   本文希望通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将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起来为保护规划所用,克服传统保护规划方法和后期保护管理在实时性,过程性,科学性和公众参与方面的不足。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促进促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本文以北京轨道交通车站外部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位
学位
城市微型公共服务设施―—如公交车站、报刊亭、售卖亭、取款亭等―—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建筑”。它们数量多、分布广,可以称之为城市中最“大”的公共建筑,在城市公共空
城市商业中心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城市内的居民,还是外来的观光游客,都要通过商业中心来感知、领悟和熟悉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商业中心甚至能代表着
学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陆续引进各种大型生产设备。但是在机械化进程加快与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因工业噪声而
全球化影响加速,城市风貌日趋一同。黄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也不例外:规模日益扩大,建设日新月异,随之带来的城市风貌同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在城市中塑造并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
城市旅游是后工业社会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因此城市游憩商业区(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TBD)这种功能区域的建设与发展,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
在中国建筑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之际,前来中国开展设计工作的西方建筑师日益增多。德国建筑素以理性和高性能著称。他们带来了富含哲学养份的“立体的诗篇”,促进着我们民族建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