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典型县域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为案例,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结合化德县生态演变历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归纳总结。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化德县生态足迹值和生态承载力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生态赤字、生态压力。生态足迹多样性等指标,对化德县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厘定了化德县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进其生态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建议。本研究取得如下成果:
(1)化德县生态足迹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2018年期间,化德县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尤其是林地和牧草地生态足迹的下降,表明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林草地、积极开展禁牧工作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化德县生态承载能力较为平稳。13年间,化德县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平稳的趋势,说明其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改善。
(3)化德县生态安全状态持续好转。虽然其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从2006年至2018年其生态赤字逐年下降,表明其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其地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中,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曾经因过度开垦、放牧导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恢复,所以目前化德县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
(4)化德县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提升。其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年减小,这一趋势表现出单位GDP所需占用的生态资源走势逐渐下降,土地单位面积产量逐渐增大,也体现出土地和生态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的趋势。
(5)化德县发展能力逐年提升。化德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常期处于1.1左右,表示化德县的消费结构一直处于较不合理的状态。化德县发展能力指数呈增长趋势,表明化德县的发展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
研究成果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对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推进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化德县生态足迹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2018年期间,化德县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尤其是林地和牧草地生态足迹的下降,表明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林草地、积极开展禁牧工作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化德县生态承载能力较为平稳。13年间,化德县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平稳的趋势,说明其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改善。
(3)化德县生态安全状态持续好转。虽然其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从2006年至2018年其生态赤字逐年下降,表明其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其地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中,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曾经因过度开垦、放牧导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恢复,所以目前化德县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
(4)化德县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提升。其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年减小,这一趋势表现出单位GDP所需占用的生态资源走势逐渐下降,土地单位面积产量逐渐增大,也体现出土地和生态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的趋势。
(5)化德县发展能力逐年提升。化德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常期处于1.1左右,表示化德县的消费结构一直处于较不合理的状态。化德县发展能力指数呈增长趋势,表明化德县的发展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
研究成果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对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推进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