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1978年至今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政治影响力也得到了提高,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不容小觑的力量。世界各国希望和中国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和交流,想要全方面了解中国。作为中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中国取得的新成绩、新突破,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因而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政府工作报告》重要的功能和较高的政治地位,它的撰写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群策群力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撰写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也需要得到译者相应的重视。一个好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尤其是对其词汇处理得当的译本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也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提高地位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尽管《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只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翻译。因此,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20世纪80年代左右,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崛起。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突破了“等值”、“等效”等传统翻译观的限制,操作起来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译者的地位也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也给我们研究《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以最近十二年(2001-2012)《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文本为例,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来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词汇翻译。通过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深入分析,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三条指导《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原则——忠实、读者接受度和意识形态意识,即译作必须忠实于原文,能够被读者接受以及要尽可能体现原文的意识形态。作者选取了《政府工作报告》(2001-2012)词汇翻译的大量实例,从数字缩略表达方式、平行结构的四字词表达方式、文化负载词的表达方式和隐喻表达方式这四种语言现象的翻译,以功能主义视角来探讨每种表达方式的翻译策略。本文选取的语料涵盖自21世纪以来国务院发布的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十二年的时间跨度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使得研究的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希望本文能为功能主义视角在政治类词汇翻译中的运用拓宽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