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师职称政策执行是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业绩的评价和认可,优化教师人才配置,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举措和手段之一。但是,近年来,在教师职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偏差现象。如果不正视这些偏差现象,认真研究偏差现象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力和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那么不仅职称政策目标很难达成,还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健康、稳定、持续地开展,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论文在收集大量有关政策执行方面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集中对P市中学2008年度职称政策执行过程进行了考察,运用利益相关者等相关理论对P市中学职称政策执行偏差现象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职称政策执行分析框架,从职称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与职称政策利益实现情况的差异,分析职称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根源,为职称政策执行中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职称政策利益关系,提供了借鉴价值。 创新:1.以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研究探讨职称政策执行偏差现象。构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职称政策执行中的分析框架,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工具分析发掘出利益在职称政策执行中的杠杆功能,并对职称政策利益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理论分析,进而诠释职称政策利益相关者在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现象和其带来的影响。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探讨和解释这些关联现象,在教育政策研究领域里增添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外延。 2.研究探讨了职称政策执行偏差边界问题。研究表明:①职称政策执行偏差,在主体方面是主体多元化,在主观方面有故意或过失的意思存在,在客观方面偏差行为具有违规性或违法性,在客体方面既侵害了目标群体的直接利益——职称晋升,又侵害了政策目标的主要利益——教育发展;②职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具有多项性、交叉性、重叠性、复杂性,职称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是职称政策偏差现象的具体表现。③职称政策执行偏差边界具有模糊性。 3.提出了构建职称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职称政策执行氛围,确立职称政策利益相关者在职称政策执行中的合理地位;建立完善的职称政策执行责任机制,科学设定职称政策执行的任务和责任目标;强化职称政策执行监督,加强职称政策执行过程控制等建议。 结论:1.职称政策执行过程是职称政策利益分配的过程,利益因素始终伴随着职称政策制定、职称政策执行或职称政策执行偏差等职称政策行为。职称政策利益驱动是中学职称政策执行偏差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学职称政策执行偏差的性质与其它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性质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教师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具有二元结构身份,既是职称政策执行主体——行使职称评审中的评议、投票、监督等权力,又是职称政策执行的客体——职称申报者。教师职称违规行为是职称政策执行主体行为,也是引发职称政策执行偏差产生因素之一。教师职称违规行为具有内在三角因素,即期望值过高、自利性过重及其催生的不良动机。 3.多元主体的职称政策执行使得其执行层面多而复杂,偏差元素具有不确定性。校长是职称政策执行的管理者、执行者,学校职称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与校长有一定关联。主管部门的偏差行为出自违规违纪行为——异化或腐败执行。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基本是“纸上谈兵”,个别评委带着“任务”当“评委”,偏差行为胎里带。由于个别职称政策执行者的思想意志薄弱,不能阻挡人情、金钱的诱惑,使主观意识受到影响,职称政策不能有效执行。职称政策执行偏差有外在三角因素,即职称政策执行不科学、职称指标配置稀缺和职称政策执行监控不力。 4.未纠正的累积偏差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每年一度的职称政策执行,是引发新的偏差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